第2篇练就卓越口才的基本途径

第1章说话,原则很重要

第1节说话要有针对性

说话要有针对性,通俗一点说就是: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一样的人,因为人有民族、地域、年龄、性别、经历、文化程度、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心理状态和所处环境等的区分。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时是惊人的。独特的个性、爱好,独特的知识结构、心理态势,使某个人只能是“这样”而不能是“那样”。因此,与不同的人交谈,就要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

俗话说,“看碟下菜,量体裁衣”,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那么,是不是就要“曲意逢迎”、“逢场作戏”呢?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可以庸俗化,歪曲为虚情假意,也可以实事求是,理解为灵活机动,具体问题需具体对待。

我们主张说话一定要看场合和对象是为了遵循交际规律,在真诚待人、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看准对象才说话,以科学的态度掌握人际交流的艺术。

说话首先要看对方年龄,与长辈说话和与晚辈说话的分寸就各不一样。

作为长辈,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的一大特点是喜欢追怀往事,如果你能令他回想起曾经历过的某一段美好时光,他会变得很快乐,喜欢同你说话,而一旦打开话匣子,就会有说不完的话。在同年纪较大的长辈说话时,应避免过多地谈及“老”,这样会使他觉得自己行将就木,感叹人生短促,引发他的伤感情绪。如果遇到一位“不服老”的人,他将会对你产生不满。因此,与长辈说话,不应该像与平辈说话那样无所顾忌,不注意分寸。

与长辈谈话,也不必过分表示你的恭敬有礼,或者勉强自己一定要听完他的长谈。由于老年人一般讲话缓慢,有时碰上一位融洽的闲聊者便会滔滔不绝,话无止境。因此,听他讲多长时间应随自己的兴趣而定。不管他如何漫谈,可以让他讲完一个完整的故事,然后借机离开。离开时对他的谈话表示热情的感谢,再礼貌地告别。平板

有些长辈,虽然年纪不小了,还能保持年轻人的心态,像个老顽童一样快乐。他们会以幽默克服自己的弱点,对于社会仍能事事关心,甚至完不觉得老。

但也有不少长辈,在独处时,会感到寂寞,有的还会因为老来多病而苦恼。对于他们,我们应该多给予关心,多讲一些安慰的话。想一想,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像他们一样老,唤起自己的同情之心,同长辈谈话的分寸也就好掌握些了。

如果是跟晚辈说话,首先,不要摆老资格。经验这个东西绝非万能之物,如果老年人张口闭口就是“我当年如何如何……”、“你们年轻人该如何如何……”这样的话,相信没有哪个年轻人爱听。这就是与晚辈说话不讲分寸的一个体现。

长辈与晚辈相处,应多谈一些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所谓的经验,有时是有局限性的。此一时,彼一时,此一地,彼一地,环境千差万别,经验不可能永远万能。

此外,不要倚老卖老。有些老人在与晚辈谈话时,经常漫不经心、心不在焉,易使青年人感到自己被轻视。即使他面前的老人据其阅历、学识有足够的理由轻视他,他也很难愉快地接受这种轻视。这种情绪的影响,往往会堵住思想的闸门,使他们不愿意再同老人多说,甚至把已经准备好的心里话,把急需和老人商谈的问题“咽”回去。

所以,与晚辈人说话时,应该对一切来自青年人的看法,不去轻易否定,应在做出中肯的分析后,帮助他们答疑解惑,给予满腔热情的支持。即使年轻人的某些看法显得不成熟,显得幼稚、单纯、片面,也不要随便几句话便做出盘否定。

说话时还要注意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基本情况,比如对方的性别、文化程度、身份、职务等。

对不同性别的人讲话,应当选择不同的方式。

一位男青年碰到了好多年不见的女同学,大声嚷嚷起来:“你真是越长越‘苗条’了!可惜啊,中国没有相扑运动。”女同学扭头就走,男青年讨了个没趣。

对于“老”字,男人一般觉得没多大关系;但若说某位女性老,她会非常不悦。

说话看对象,文化程度也是很重要的一项。人口普查员填写人口登记表,问一个没有文化的老太太:“您有配偶吗?”老太太说:“你问我有没有买藕吗?”结果闹了个笑话。

1954年,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为了向外国人宣传中国人爱好和平,决定为外国记者举行电影招待会,放映越剧艺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为此,工作人员专门准备了一份厚达16页的说明书。周总理看后批评说:“不看对象,对牛弹琴。”后来周总理建议说:“你只要在请柬上写一句话:请你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句话果然奏效,赢得了外国人的赞赏。

说话看对象还要看对方的身份职务。身份职务不同并不妨碍人际交流,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学生对老师、普通人对于有名气地位的人等,不应当也不必要表现得屈从、奉迎。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