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三年,新春的脚步来得很快。地上的残雪还未化尽,宫里头已经是一片张灯结彩庆贺新春的热闹景象。

这天锡若起了个大早,特地赶在内阁开始办公之前,绕到惠妃的宫里头去请安。他刚一踏进惠妃的寝宫,就闻见了一阵浓烈的香火味。自从大阿哥被圈禁了之后,惠妃的宫里就常年香烟缭绕,人迹却越来越稀罕。

锡若在宫门口停了停,守门的太监刘儿一见是他,立刻迎了上来,却再也没有以前的那份机灵劲儿,只是朝他问候了一声,就沉默地在前头引路。锡若仍旧塞了一块银子给他,他接过去以后也只是道了声谢,再没有什么多余的话。

锡若在寝宫门口顿了顿,听见惠妃在里面叫他名字的时候,这才迈步走了进去。惠妃倒和他去年见到时的样子差别不大,但是比起锡若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已是老了许多。锡若一想到这位为老康生下了两位皇子,又一手抚育了两位皇子的宫妃,晚景却是如此地凄凉,心中不觉一叹,便诚心实意地甩下马蹄袖,恭恭敬敬地给惠妃请了一个安。

惠妃在薄纱屏风后面注视着锡若,忽然说道:“把这屏风给我撤了。他是我的娘家人,不需要这些装神弄鬼的东西!你们也都给我退下去。”说着竟亲自离座,绕过屏风扶了锡若起来,等到屋子里服侍的人都下去了之后,却又怔怔地看着锡若不说话。

锡若就着惠妃的手劲站起来,却站在原地连大气也不敢吭一声。这时惠妃却又说话了。她的声音在这座华丽而徒有其表的宫殿里突兀的响起,却带了一缕让锡若意想不到的柔情,喃喃地说道:“那一年我被阿玛送进宫里来,他看着我说,惠儿,你哪怕为了你自己,也要好好地在宫里头过下去。只要熬到被放出宫的那一天,就是你自由的时候。可是没等我熬出宫,他自己就先去了……”

锡若隐约猜到惠妃说的那个人是谁,却越发不敢接茬,只得憋着一口气站在原地,听惠妃继续说道:“我们纳兰家阖族上下,都没有一个人比得过他。我阿玛说他原本是文才武略,惊才绝艳的一个人物,可惜却太重感情,最后是自己害死了自己。可我当时就跟我阿玛说,他为他钟情的人伤心了半世,如果那就是他想要的结局,又有什么不可以?”

锡若越听越知道自己猜的没有错,惠妃说的那个人正是自己的大哥容若,而且看惠妃的样子,当年竟像是对容若有情。只是他们分属同宗,是注定不可能有什么结果的了。锡若见惠妃仍旧神情怔忡地盯着自己,心里苦笑了一下,连忙轻咳了一声。

惠妃果然悚然一惊。她也是在后宫严酷的斗争当中经年历练出来的人,不过片刻的功夫就收回了心神,又变成了老康身边一位端庄而有位份的妃子。锡若顺势扶着她坐到了旁边的椅子上。

惠妃指了指身边的椅子,示意锡若也坐下之后,看着他神态慈和地说道:“我听说你的差使办得很好。皇上特地在我跟前儿夸过你,说你成亲以后益发地可靠,日后可望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皇上还说我们纳兰家的男人,不出则已,每出来一个,就是会引人注目的。你的阿玛和你的哥哥们都是这样,如今怕是要轮到你给纳兰家挣回脸面来了。”

锡若想不到老康还在背地里这么狠狠夸了自己一把,倒觉得很不好意思。他约摸知道叶赫那拉一族和爱新觉罗一族的恩怨,听说过叶赫部是被清太祖努尔哈赤所灭,彼此既是仇国,又是世代姻亲。因此,名门望族繁多,名人也出了不少。

除了锡若自己所在的明珠这一支以外,还有清太祖的孝慈高皇后,康熙初年的四大辅政大臣之一苏克萨哈和日后把持中国政局将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和爱新觉罗家族可以说是对“欢喜冤家”。如今惠妃却说出要他这个雀占鸠巢的家伙,来给这样一个古老的家族挣回脸面的话来,实在让他在倍感压力之余,又觉得多少有些滑稽,连忙又咳嗽了一声说道:“娘娘所言极是。锡若一定谨记娘娘的教诲,小心勤勉地替皇上办差,替娘娘,呃,咱们纳兰家争光。”

惠妃听得脸上露出了一个满意的笑容。锡若生怕她又说出更加对自己寄予厚望的话来,连忙装模作样地打量了一下寝宫四周,琢磨着说道:“娘娘宫里头的陈设都有些年岁了,虽说古董是值钱,可是偶尔换换也能带来点新鲜感。回头我就叫内务府的人换过一些吧。”

惠妃闻言却摇头道:“不用你来操这个心。先前八阿哥说要给我这里换摆设,我也没答应呢。”说着又拉起锡若的手说道:“我如今没有别的指望,只要你和八阿哥两个在外头好好的,就是我的福分了。其他的时间,就让我来为大阿哥念经悔罪吧。这些身外之物,新或者旧,对我而言已经没多大分别了。”

锡若听得心里一颤,忙又堆起了笑脸说道:“我听说八爷也时常来探望娘娘?”

惠妃点点头,却叹道:“难为他还有这份心思。他自己的亲娘过世了以后,就说从今往后要把我当作他的额娘来孝敬。不管旁人怎么说他的不是,我始终当他是我这宫里头出去的那个好孩子。”

锡若听得一愣。他知道惠妃所说的这个“旁人”,竟是连老康也一起扫了进去,更别提八阿哥的那些政敌了。他心里有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