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王朝立国之初,建太学院,向天下文人学子发出邀请。.

太宗时期的阁臣,都出于此,便是承平至今,朝中大部分官员都出自太学院。

太学院也是大夏王朝所有学子向往的圣地,太学院培养出来的学子,不说个个品行端庄,至少不会德行有亏,备受百姓称赞。

而太学院有一个学院,非常特殊,它乃太祖皇后亲建,专为培养有文化有学识的闺阁女子。

凡进太学院者,须考入学试。

不管你是王公贵族,还是书香门第,便是当朝皇子,如果入学试没有通过,也无法进入其中。

太学院,是皇室唯一没有办法插手的地方。

太学院女子学院同样也需要入学考。

招收的是十岁以上,十四岁以下的女子,因为女子学院的毕业考,为女子及笄之年。

入学考试分两部分,琴棋书画任选其一,另外一部分就是四书五经。

公平吗?

对于那些想要一心上进,但又找不到门路可以学习的闺阁女子来说,当然不公平,不管是在哪个朝代,都不会有绝对的公平。

太祖皇后亲建女子学院,本来就不是为了公平而起的。

如果觉得不公平,先埋怨自己的爹不够上进,连私塾都负担不起束脩,无法送你找先生学习。

倘若不想自己以后的女儿也跟自己一样,那就努力让她读书识字。

太学院并不禁平民百姓,无论男女。

然而,大夏朝建制两百余年,平民家的闺女能考上女子学院的,少之又少。

为什么?

因为学习琴棋书画,哪样不需要钱?

这些本来就是有钱人家才玩得来的技能。..Cobr/>

太祖皇后本就不是为了公平才建的女子学院。

当权者,为的永远都是当权者本身的利益。

当是时,大夏初立,前朝礼崩乐坏,急需一个安稳人心的政策,太学院因此组建。

太祖亲至,恳请大儒出山,言辞诚恳,又舍得放下身段,为的是这个国家,是天下的学子,也是读书人的传承。

凡大儒者,非心胸开阔者不能为。

于是,大儒出山,亲制太学院院规,天下学子闻风而动,太学院培养出不知凡几的有为之士。

太祖皇后也为了能让上层社会安定人心,女子学院同时落成。

教导女子学院的先生,不是当时有名望的夫人、学识过人的才女,便是白了胡子的大儒。

多少权贵人家把自己的女儿塞了进去,多少清流士子把女儿送到女子学院。

只太祖皇帝夫妻两的举动,就在最短的时间内稳定了人心。

上层经济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稳固整个基底。

而女子学院出来的学生,都在上层社会内部消化,这也是太宗时期,阁臣部出自太学院的原因之一。

因为一个有学识,有文化,有见地的女子,能影响家族三代子孙,当时的勋贵清流,不知比现在繁盛多少。

而到现在,太学院的门槛也高了,入学试要求也难了,能从女子学院结业的女学生,都会被各大家族青睐。

除太学院女子学院为太祖皇后亲建,彼时还有两家女子学院,一家名为锦绣学院,取自锦绣前程之意,为勋贵组建;一家为春风学院,为清流名门创建。

这两家学院是除太学院女子学院之外,京都最负盛名的女子学院,只招收女学生。

后来时长日久,双方的女学生比才名、比技能、比谁嫁得好,一比就比了两百多年,凡京都人士都知道,这两家学院的女学生,见面就是死对头。

而面对太学院女子学院,两家又能放下世仇,共同对外,女子学院是她们头上一个拦路石,彼时能踩着太学院女子学院上位的女学生,大多数不是被皇室娶进宫门就是嫁入簪缨世族。

所以,在面对太学院的时候,两家女学生一点都不会手下留情。

上辈子,舒嫣华是没有进过女子学院学习的,不管是太学院还是锦绣学院、春风学院。

梅氏请了西席来家,教导她和舒妍玉,一直到及笄之后定婚出嫁。

不过这世自然要有改变,要不然,她回来是为了重复上辈子的结局吗?

舒鸿煊本人就是太学院的学生,二叔也是太学院的博士,他觉得妹妹想考女子学院这个想法很好,也很支持。

妹妹表面上若无其事的样子,却有一种让他心疼的尖锐和怨恨,他不知道这种怨恨从何而来,人只有多走出去,瞧瞧外面的天地,再认识三五个好友,就会心胸开阔很多。

舒鸿煊轻啜一口茶,道:“我去跟二叔说,也跟先生请教一下。”

舒嫣华知道事情已成了大半,想到舒修和与梅氏,低垂的眸子里闪过一道尖锐的利芒。

“哥哥,你说,父亲和母亲知道我想去女子学院读书,会高兴吗?”舒嫣华语带不确定的说道。

舒鸿煊有些诧异,“父亲怎么会不高兴?父亲一直都希望我们出息来着,知道你有上进心,不仅会高兴,恐怕还会赏你东西呢。”

舒鸿煊谈起舒修和的时候,语气自然亲切,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