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之名,家喻户晓。

是清朝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

晚清时期极其重要的政治人物,实际统治者。

其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次年晋封懿嫔。

1856年生下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

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

后联合孝贞显皇后、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

清王庭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

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

1881年孝贞显皇后去世,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

1889年归政于光绪帝,退隐颐和园。

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

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慈禧一生,堪称传奇,大有中国历史第二位女帝的风采。

无论是慈禧,亦或者孝庄,在中国历史之中,都是极富盛名的人物。

如果领巾真的是二人的遗物,其文物研究价值,及收藏价值,都将无可争议。

所以,谭丙戌才会调笑唐顺,其心不小。

唐顺洒然一笑,也没介意。

微微拱手,唐顺向着谭丙戌请教道:“还请谭老能够斧正。”

谭丙戌微微点头,收敛笑意,随即讲述道:“你的期盼,有一点是错误的。”

“噢?”

唐顺狐疑:“还请谭老指点迷津。”

谭丙戌颔首笑道:“据史料记载,清朝早初时期,其服饰依旧延续着未入关时的风格。窄袖紧身,衣袍圆领。一直持续到中后期,满汉文化逐渐融合,才逐渐出现‘领巾’这一配饰。”

“孝庄文皇后生时正值清朝早期,满汉文化尚未融合。那个时候,满清配饰是没有‘领巾’的。所以,你这一件领巾,断然不可能会是孝庄文皇后的遗物。”

唐顺微微讶然:“是吗?”

他对这些历史细节,倒没有详细研究。

虽然前世翻阅过不少古籍,对清朝历史,也是大致了解。

但是,其中细节,他却没有研究。

毕竟,唐顺也不是考古出身。

虽然热衷古玩文物,却并没有对历史细节有太多深究。

谭丙戌并没有嫌弃唐顺的茫然,反倒很有耐心,不疾不徐的讲述着:“这一观点,早有业内学者,进行过研究的。并且,相关文献,传世图像,都有详细记载的。”

“据研究资料表明,清朝当时的服装配饰变化,跟清朝政治局势、经济及文化交流息息相关。”

谭丙戌一边讲述,一边掏出了手机翻找着相关资料记录:“领巾,古人时称‘领衣’,是作用于保护颈脖的。光绪年间举人徐珂在《清裨类钞》中有记录:‘衣之护颈者曰领。’”

“满族的领式,一般是圆领,且衣和领是分开的。这个风格,是满族先民的习俗。”

这点唐顺倒是知晓,他曾翻到过相关记录。

满族是起源于关外的渔猎民族,擅长骑马射猎。

行动时,衣领护颈多有不便。

所以,领子便被满族先民取消掉了。

但冬天季节太冷,颈脖容易受凉。

于是,就发展出了可以摘取的领子。

运动时取下来,天冷时戴起来。

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满清入关多年都没变改。

但具体持续了多久,唐顺就不知详情了。

谭丙戌一边用手机查找着记录的资料,一边接着讲道:“在清朝早期,多位皇帝都曾严厉禁令,衣袍不得佩戴领子。更甚至,将满清先民延续的服饰风格,奉为‘立国之本’。”

“其中,清太宗皇太极就曾有言:‘昔金熙宗及金主亮废其祖宗时冠服,改服汉人衣冠。迨(dai)至世宗,始复旧制。我们以骑射为业,今若轻循汉人之俗,不亲弓矢,则武备何由而习乎?射猎者,演武之法;服饰者,立国之经。其馀(yu)悉令遵照国初定制,仍服朝衣,后世子孙勿轻变弃祖制。’”

“乾隆帝时,也曾强调:‘衣冠为一代昭度,夏收殷,不相沿袭。凡一朝所用,原各自有法程,所谓礼不可忘本也。自北魏始有易服之说,至辽、金、元诸君浮慕好名,尽去其淳朴素风。传之未久,国势浸弱。盖清自崇德元初,已厘定上下冠服诸制。高宗一代,法式加洋,而犹于变本忘先,谆谆训诫。亦深维乎根本至际,未可轻革旧俗。祖宗成宪具在,所宜永守勿愆(qian)也。’”

“嘉庆帝时,也再度反复强调:‘我朝列圣垂训,命后嗣无改衣冠,以清语骑射为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