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群山密林之中,朝廷官兵亦将这里围困了许久。朝廷官兵乃是中秋前来的,那时候山里还没准备屯粮,这些躲进山里的人,又是仓促而来。在山里这几十天,可谓弹尽粮绝,连鸟兽也全都消失不见了。

若是吃树根,若是肯吃树根,这群人何必上山当土匪呢?

在山上过了几天苦日子,便有许多人偷偷下山。下山的人越多,贼军军心动摇,暴露出来的藏身之所也就越多。再加上赵元昊这边,对主动下山的贼军采取不放也不杀的手段,故而山上的人,纷纷开始逃窜。

官军割据战的优势,越来越大,总算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官兵攻入山上,将盘踞在淮西多年的土匪,和无为军叛军全都清剿干净。一时军民同喜,赵元俨也总算松了口气,淮西平定,便是震慑其他路的宵小。

赵元俨大军前往淮西的时候,各州各县拿粮食出来,都是抠抠搜搜的,三年以上的陈米,也拿出来酬军。到了淮西,击败无为军的时候,周围的州县,都如上贡一般送钱粮到淮西军营。可等道赵元俨回来之时,各州县就送钱粮的态度,就比较正常了。

无为军叛乱,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地方对汴京发起了挑战,胜负未分的时候,各地不知倒向谁比较好,故而都是明哲保身,将粮食放在手里,以防天下大乱。

赵元俨将叛军平定了,这时天下还是赵家的。可很快大家又看到,赵元俨平叛之后仍然不回京,名曰剿匪,实则像是在养寇自重。结合赵元俨平叛之速来看,似乎是早有预谋的。赵元俨率兵出城,与无为军兵合一处,想要与赵祯翻脸。

在赵祯与赵元俨之间,大家还是清楚立场的,肯定是要站在赵元俨身边。赵祯虽说是十三年的皇帝,可还是个小毛孩,比不过人家一辈子的王爷。何况赵元俨没有军队在手,还不一定能斗得过赵元俨,可他手上整整二十文大军,那可说不定了。

各地州县,便将赵元俨看做自己的进身之阶,纷纷将钱粮如上贡一般送来。这等热情的程度,虽说是暗示赵元俨起兵,可在明面上却打着帮朝廷平叛的旗号。各地州县前倨后恭,转变如此,但也都是别人的狂欢。

剿灭淮西叛匪,赵元昊拔军而还,那些狂欢的人,都只是深深叹息罢了。故而在赵元俨回京之时,各地的钱粮,也不过是如常送来。

淮西平叛大军回京之时,种谔带着五万铁骑,也是直奔光华军。到了这里一看,只剩下了一半光华军。种谔还以为光华军另外一半,走了别的地方,一打听才知道,就从光华军到应天府的路上,光华军的人马已是走散了一半。

种谔的大军,势如破竹,将光华叛军剿灭,应天府一片安详。而在汴京城中,曹琮带着禁军,也很快将城中的作乱的一群人剿灭。

大内之中,赵祯刚煮好了一壶茶,在哪里好整以暇的自己倒茶自己喝。但举手投足只见看得出来,赵祯这是在学陈初六的闲暇。

底下有李迪、王德用等人,赵祯看着他们道:“古有诸葛亮安居平五路,眼下朕在汴京城中,一步未动,四路兵已然全部击退,只剩下赵元昊独木难支。”

李迪脸上也是露出喜色:“天子居天下之中而御四方,能如此迅速平定叛逆,这是陛下治理贤明,用人得当。但这五路兵马之中,辽国人虽然内乱,但还是不容小觑,李元昊虽然被抵挡在了汴口,可仍然是一处大患。”

赵祯站起身来:“辽国国主,已然与法天太后动了兵戈。朕看来这两人,一时还分不出胜负,不论谁胜谁负,期年之内,都无法对大宋做什么。朕眼下担心的便是西北的战局,漠北的战局,还有朕的兄弟,在汴口与李元昊拼杀。”

李迪拱手道:“陛下,眼下朝廷腾出手来了,正好可以就近,去帮陈初六将李元昊击败。”

赵祯却在这个时候犹豫了起来,拈须道:“你们不知道,知应去迎战李元昊,其实心底是有万分把握的。其次,他身赴刀口,其实是有一点好胜之心的。大宋第一才子是他,放眼天下,也唯有西凉王能与他斗上一斗了。”

李迪脸色有些难看:“可陛下,再拖不下去了,秋汛以至最高,这几天李元昊会猛攻汴口,一旦城破,那陈初六可就……”

赵祯回到:“朕难道不知道?一旦城破,不止知应会遭遇不测,就是汴京城也有可能被水淹没。但朕料定,王随与曹炜肯定派兵勤王了,到时候合围李元昊,朕要将他这十万大军,一个不剩的杀掉。”

王德用则是劝道:“陛下,斥候查明,西凉人在孤柏岭留下一万人马,屯兵屯粮,也是他们的后撤之路。莫若派兵前去孤柏岭,如此可以牵制赵元昊,也可减轻汴口的压力。陈大人哪里,也可派兵在一旁守候,一旦有危,便可驰援陈大人。”

赵祯这时才点点头:“这是朕的想法,王德用,你速速调遣人马去办。李迪,你还有别的事情要办。这次平了几路大军,天下虽未生乱,但已是震动。你去让炎宋皇报、春秋时报、至公社论,多写点文章,晓谕军民百姓,何为天下正道!还有民间的那些小报,朕不愿看到有人在平叛的事情说,说出别的什么花来。”

李迪心里清楚,天子这又开始好大喜功了,大功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