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后听取了李宝关于周边海洋的具体情况,水手训练的情况。

还有就是李宝提出缺少专业的补给船只,只能把仓库里的弹药减少一部分来储存补给。

所以探查周边海域的进度很是缓慢,每次都要回航补给后才能继续出发。

可惜现在处理的第一批木材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能制造船只,而且就算如此也只能打造些渔船和小船,大型的海船需要的木材要求很是严格,目前还没有找到优秀的的木材,特别是龙骨。

看来只有继续研究更先进的造船工艺,要么就只能让系统提供完善的造船技艺和实用的图纸。

幸好还有三艘战舰提供参考,但是在不能拆解研究的情况下,获得的成果也没有多少。在没有办法造出合格船体的情况下,就只能研究下船帆和布局了。

------------

时间就这样坚韧而又稳定的向前走去。

又是三个月过去了,时间也来到了万物收获的季节。

东城外的水田里一片片的水稻早已经被压弯了腰,黄橙橙的稻穗饱满充硕,远远的看着,心里充满了喜悦,充满了满足感、幸福感、安全感。

收获总是喜悦的,第一季的水稻即将收获,从育芽开始,插秧到收获,过去了三个月了,从现在的田亩来看,每亩的产量非常喜人。

杨松听杨忠和方庆来报水稻即将收割,所以来到城东的水稻田来看了看。

“主公,天启城第一次的水稻即将收获,还请祭祀天地神农,一则凝聚民心,二则以正正统”。杨忠伫立在政务大厅的中间严肃建议道。

“属下复议,主公,这一次的收获具有非凡的意义”。农桑从事方庆接着道。

杨松想了想,便道:“好,杨忠,你去准备吧,几天后就祭祀天地、神农,开始收割水稻。”

是啊,这个时代,祭祀是非常神圣的,是深入民心的,不仅仅是迷信,而是华夏人民的朴实、勤劳以及智慧的的结晶。

华夏人民是用自己的双手勤劳的创造文明,创造财富,创造未来,然而最后最易受伤害的却还是他们!

祭祀的仪式感可以让勤劳的华夏人民所得的收获可以心安理得,为了从天地间索取所得而充满的不安,以及收获时的喜悦有一个宣泄的途径。

华夏自古以来就讲究人也自然的和谐相处,有付出才会有收获,这些不是其他民族的人能简单理解的。

用现在的思想来看这些问题也有很多人很不理解那时候人民内心的感觉。不安?不存在的!敬畏?那是什么?感激?不会的!

因为现在的这个社会充满利益之间的交换,我付出了什么,然后能获得什么,虽说也没错,但那种最朴实、最真实的感情却淡化了!

所以在古代,祭祀是庄严的、重大的,非一国之君、一家之主,是没有权力举行的。它同出兵征战、收获庄稼、开疆扩土等重大事情紧紧联系在一起。

------------

这天一大早杨松就来到东城外,此刻在稻田边的空地上已是人山人海,空地挨着城墙边有一座高台,这是临时搭建的祭祀台。

祭祀台上最高处放着一张长桌,长桌上面放着三畜、香炉,下面是团蒲,然后是燃烧着的四足铜鼎,祭祀台四角立着长幡。

杨松身穿深色长袍,头戴礼冠,脚踩云靴,一身正装站在祭祀台下,旁边依次站着大小官员,除了海军统帅李宝出海探索外,其他的人都来了。

“吉时到,祭祀开始!”随着杨忠一声高呼。

“轰轰~”

一阵炮响,一阵铜锣鼓声后,全场寂静!

杨松踏着坚定地脚步,一步一步慢慢而又稳重的走上祭祀台。

“叩拜天地!”杨忠呼道。

随着杨松跪在团蒲上,全场不管是官员百姓,不管是男女老少,全都跪了下去。三次磕头后起身。

“上香!”

杨松接过三支长香,在铜鼎里点燃后走向供桌,作揖三次后把长香插进香炉后退到一旁,身后的主要官员依次上香。

“请祭词!”

杨松站在祭祀中央,面朝供桌展开由竹简书写的祭词,朗诵起来。

“今异世华夏炎黄子民,因天地恩泽,落户此地,终日勤勉,方有所获,今祭祀天地,以报天地之庇佑~~”

祭词记录了这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人,做些什么,感谢天地的庇佑,有此次丰收等等内容。

杨松把祭词朗诵完毕,把竹简投入铜鼎焚烧。

然后杨松面朝台下百姓又讲了一些话,主要是讲些鼓励激励官员百姓的话。

杨松下得祭祀台,再到不远处新建的神农庙再次祭拜先祖的恩德以及望其庇佑!

最后随着一声“礼毕!”,一阵炮响,一阵铜锣鼓声后,全场轰动,手舞足蹈,激动非常!

杨松随后来到稻田,亲手握着收割镰刀,开始第一次收割,第一珠水稻的收割。

等他完成仪式后,看热闹的百姓中的农民们纷纷下田收割捆扎,脱粒稻谷,分工明确!

这时的杨松站在稻田边看着忙碌的百姓,对一边的杨忠和方庆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