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洪大爷介绍,原先,他并不住在这里,而是住在山谷里。

住在山谷那些年,冯大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里庄稼汉。

冯大爷主要靠种植土豆维持贫困的生活。

土豆,即马铃薯,大巴山区方言称为洋芋。

多年以来,土豆是大巴山区重要的农作物。

大巴山区的土壤可以种植马铃薯。

马铃薯的产量却不高。

这与当地的气候、水土等多种因素有关。

洪大爷靠种植业维持温饱,生活水平接近贫困线。

导致他真正贫困的因素,是因病致贫。

几年前,他的老伴李二菊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

经过检查和医治,病情不见好转。

家里却欠下大笔的债务。

那时候,家里住的房子,是三间旧砖房。

房子是洪大爷年轻时代,父母为他结婚耗尽了全部家当,盖起来的迎娶李二菊的新房。

房子盖起来后,冯家一直住着。

父母亲同住。

李二菊娶过门,又生了三个子女。

一家七口人,就在房子里面过日子。

后来,洪大爷的父母相继去世。

他的儿女们,外出打工的打工,嫁人的嫁人。

大女儿和二女儿都嫁出了四川省。

小儿子在广东省佛山市的工业园区打工。

儿女们成了家,又外出,家里只剩下洪大爷夫妻俩留守。

儿子有过劝洪大爷离开大巴山区的想法。

儿子叫洪大爷和李二菊一起去佛山。

李二菊可以帮忙带孙子。

冯大爷可以在佛山的菜市场摆一个卖菜摊。

冯大爷不同意。

冯大爷认为,远走不如近爬。

他舍不下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那块土地。

他的血脉,早已与同山的大地血脉相连。

再以后,乡里来了一拔又一拔的干部。

那些干部们,多次走访了冯大爷。

他们详细记录了他的家庭情况。

冯大爷被纳入“巴故市建档立卡贫困户”。

他成了精准扶贫的帮扶对象。

据干部们说,他们帮扶冯大爷家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要改善冯大爷和李二菊的居住条件。

他们住的老房子太陈旧了。

屋顶上的瓦片碎了许多块。

每到山洪爆发,瀑雨顺着山坡往山谷流,他家房子就要遭秧。

房子几乎变成水牢。

改善洪大爷的居住条件,成了当地干部脱贫帮扶的首要事情。

很快,他们在位于半山腰的村委会驻地,规划并建造出几十幢川东北特色民居。

洪大爷等被帮扶的贫困户,异地搬迁到这个地方。

洪大爷从住破旧的砖瓦房,变成住上二层小洋楼。

这个变化过程,就是脱贫攻坚的实际工作体现。

洪大爷说:“如果没有扶贫的政策,我做梦都不会想到,这一辈子能够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程昭昭问:“洪大爷,你住这么好的房子,自己掏不掏腰包呢?”

洪大爷回答:“不用我掏腰包,有大老板投资。”

“这是怎么一回事?”程昭昭不解,立即追问洪大爷。

“洪大爷,您坐下慢慢讲给我们听嘛!”杨玉茹请洪大爷坐下说话。

洪大爷坐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