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清妃早已经在背地里跟六皇子有了夫妻之实,只是每次都背着他的父皇,而且行房之后,都服用了避子汤,以至于清妃和六皇子的事被包裹的十分严密...

只是这件事,七皇子却是知道的十分清楚,而且不仅如此,宫中知道此事的人都把握在七皇子的手中,也是因为有了七皇子和杨妃母家的权势,那些人才不敢招惹如今的六皇子,也不敢将此事公布于众。

但是六皇子却是顾忌七皇子,此时知道这件事就相当于是抓住了六皇子的把柄。

若是此时,六皇子不肯为他效力,只怕到时他会将此事揭露给皇上,让皇上狠狠责罚六皇子...

六皇子每想到此,心中便十分的不痛快。他的心中只希望能跟那清妃娘娘双宿双飞,但是碍于皇权危重,若是自己擅自带着那清妃逃走,恐怕他的父皇会派人国的通缉他,让他一辈子都不得安生。

所以六皇子几经思索之下,还是苟延残喘于这七皇子的麾下,帮助他出谋划策,并且能够保持和这宫中清妃的来往,以及与皇上和平的关系。

想了想六皇子还是决定要劝解七皇子多多注意那三皇子的动向,同时在关注太子那边的情况。适时的给太子多泼一些冷水,让大臣们出言弹劾太子,想办法让皇上动了那废除太子的心思才行。

于是六皇子,便将自己的想法进言告诉了七皇子,让其命令大臣们,即刻便起草文书给皇帝弹劾太子,让其将太子之位退出,随后重新另选一名能够身负大任的皇子作为太子。

七皇子听闻了自己六哥的说辞,心中觉得甚是满意,为何他早没有想到这一点?

其实那太子也着实并不是什么聪明之人,他有何心思,有何计谋也从来都不会藏得太深,不过几日的功夫便能表露于人前。以至于七皇子每每都很快能得知太子的想法。

只是此时太子身陷在内务府中,导致七皇子也不好下手,对其做什么坏事...

于是他便匆匆答应了六皇子,随后二人便各自散去了,七皇子拜别六皇子,于是又独自去往了几个大臣的府邸里。

他拿出了带来的一些贵重礼品,赠与那些大臣们的府上,随后告知他们自己接下来的计划,让他们尚书启奏弹劾太子,说其才德都已经不能胜任太子之职。

那几位大臣都碍于七皇子和杨妃母家的权势,心中十分忌惮,不得不将此事提上议程。

而此时的三皇子府内,三皇子拓跋恒的暗卫已经从外面打听到了消息,说七皇子去了他亲信的几位大臣府上,寻找那些大臣们想办法弹劾太子之事。

拓跋恒对于此事心中无奈了一下,知道哪怕是亲兄弟,到最后也难免要走上这样的结局,互相残杀。

虽然他也并不想跟太子还有七弟争抢,但是拓跋恒知道,若是将这国家重权交付给他们二人手中,他们一个是嚣张跋扈纨绔子弟,另一个又尖酸刻薄,爱财如命。

于国于民并无进益,都不会是能够管控好整个朝廷和国家的料子。

若是交付他们手中,黎民恐怕会受苦,天下苍生都会遭殃。

想到此,拓跋恒不得已才觉得自己为了自己自身的安还有他母妃的安,不得不就此跟他们争一把了。

听闻了七皇子的打算,拓跋恒并无太多的打算,只是吩咐那些暗卫们继续下去关注着朝廷之中各位大臣们的动向,还有七皇子那边的动向。

七皇子跟大臣们说完了话,便随后回到了自己的府中,一回到府中他便觉得有一些心力交瘁的,因为这些日子来得知他父皇的病情不见好转,他的心情便越发急躁,不得已,于是便又叫府上的下人们快速的给他斟茶。

翌日一早,上朝之时果然有朝中许多的大臣们,纷纷上书给皇帝用各种言论弹劾太子不适合登上大典,并且说其心诡诈,为人狡猾并且残害手足,并不是能够继承大统之像。

老臣们纷纷建议皇帝就此罢免了太子的官职,皇上未曾想到不过是几日的功夫,朝中便有这么多的大臣纷纷上书弹劾太子,顿时皇帝脸色便有一些挂不住了,再怎么说太子也是他的正宫娘娘皇后和他亲身所出。

而且除了他的位份是皇室正统所出以外,这太子可谓是皇家顺位的继承人,理应这百年之后是由他来继承,只是太子目前犯了一些小错,陷害了自己皇家的声誉,这些皇上其实并不挂记在心,只是觉得太子这孩子狡猾了一些,但是还有可教育的地方,只要好生的教育一番,想必日后一定能得其所用。

见皇上不发表任何的言论,七皇子又怂恿他的亲信们立刻在殿中进言,此时太子虽然身在内务府中,但是皇后身边的亲信大臣们,还有一些势力隶属于太子的大臣们,此时看见此般情况纷纷出来相阻。

“皇上,请您三思呀!此时这些大臣枉顾礼法,竟然说出此等对于国之储君不敬之话,请皇上您一定要责罚他们,老臣觉得他们本就心不服与朝廷,所以才会说出这般对太子不利之话。请皇上一定要将他们这些叛党绳之以法!”

几个大臣纷纷出来帮助太子说好话,并且指责七皇子有可能便是那暗中作梗之人,是他暗中指使那些大臣,着实是有一些过分咄咄逼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