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义罗伯特·腓力·德文一直是困扰后世史学家的一个问题。并不是因为他作为一位君主作出了什么十恶不赦的残暴行径,事实上他在位期间,政治还算清明,可是却坚持政府要员两年换届一次,以保证在军政严格分离的情况下,他偏军事独裁的统治可以不受政府掣肘;人民生活还算富足,但是他却一直保持高额的军备开销,所以经济虽然过得去,却难说领先世界;他会根据一些目的发动战争,但是除了刚即位时跟亚历山大的那一战以外,又没有打过动摇国本的大战。

私德上罗伯特以跟妻子已经超出“和睦”二字可以形容的恩爱而闻名,罗伯特担心妻子思乡过度,赤巨资仿造妻子长大的约克宫的重要景致一比一建造了白玫瑰宫,仅仅作为弗蕾姬亚的行宫使用。二话不说将国家军队的最高指挥权交给妻子,允许她参与一切相关国家机密的军事行动。弗蕾姬亚明言自己不愿意太早和过多生育,他也在这方面一向小心,除了因为意外迎来的理查之外,两人没有其它子嗣。作为一个男人或者恋爱小说的主角这固然浪漫,但是作为一位君主,这样过度的偏爱和无原则的示爱方式未免有些不负责任。

专制君主无非明(贤)君、庸君、暴君、昏君,不管什么国家,只要还处在君主专制的时期,就要拿君主的个人素质和人品去赌国运。在这一点上,欧罗巴半大陆的“亚寒立宪国家同盟”中几个已经顺利过渡到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显然要幸运的多。

以亚历山大为例,亚历山大立国至今除了说什么都要远征欧罗巴半大陆结果输了个血本无归自己也命丧黄泉的卡洛斯一世和坚持废除议会搞自己绝对的一言堂,还签订了让人难以忍受的丧权辱国条约的最终被妻子克里斯蒂娜废黜的理查德一世(1)两位昏君以外,到没有遇上能给社会带来破坏性打击的暴君。掰着指头数,除去上述两位扶不起来的阿斗,再除去几位公认的有为之君,亚历山大剩下的统治者或者受制贵族,不敢也不能有什么建树,或者本身根本不具备统治一个国家的才能,仅仅是因为继承为序在坐上帝位,也就是所谓的庸主。

如果把目光投向东方,那个雄踞大陆黄金地带的支配者就不是那么幸运了。周国第六代女帝炎珂(2),真是人如其名,现在已经是苛政的代名词了。就是在她这一代之后,周国皇畿失去了对大藩国的绝对领导权。因为她自诩能够有超过太祖炎简的功绩,完全忽视国家的经济承载力和生产力的极限,造桥修路,挖河开城,大兴土木,因男丁不够用,召女子戍边(在现在周国的生产力足够发达的时代,这是女***的表现,在炎珂所处的时代这是罔顾社会现实的行为。)。她统治后期,白骨累累,饿殍遍野,如果不是被废黜的皇太女唯一的遗孤逃往吴国号召反对暴君,最终各地响应把炎珂从皇位上拉了下来,周国的国祚怕是无缘绵延至今。

炎珂以后,多疑嗜杀的第十二代皇帝、致力于改革却志大才疏、朝令夕改以至民怨沸腾而被皇夫政变的第二十代皇帝都曾经让周国一度滑落到灭亡的边缘。

不过进入近代以来,亚历山大和周国都还算发展平稳。亚历山大帝王个人对国家的把控力和影响力逐渐减弱,几代以来主政者都算是平均水准以上,民权运动兴盛,新的阶层兴起,周国是统一问题至于一切社会矛盾之前,有种众志成城的向心力。

可是克里斯顿一直囿于和亚历山大的百年战争,宫相和公爵的争权夺利,福兰德和柯兰多两族的民族矛盾中,她的发展是很艰难曲折的。

罗伯特·德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客观上来说他带来了相对的稳定,为克里斯顿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很多人认为,他可以做到更好。如果他朝着明君的方向发展,也许会跟人类社会最后的“大帝”阿尔费雷德一世一样名留青史。

持相反意见的人则认为幸好罗伯特比起江山更爱美人,否则以克里斯顿的军力,和虽然国土面积不大却占据整个西方最黄金的自然地带的条件。罗伯特完全可能跟最后的“征服者”哈里发苏丹穆斯塔法三世以及波利普勒腓特烈五世一样用对外征服的方式转移国内激烈的阶级矛盾,走上穷兵黩武的道路。那样人类的历史可能朝着更加血腥和悲伤的道路奔去。

不过一切基于历史的假设都只能是假设,实际上罗伯特就是这样一个捉摸不透的,只有爱弗蕾姬亚这一点最为鲜明的“半吊子”君主。现在,他向自己妻子的侄女提出了一个要求。

“您的意思是,我不是路易的未婚妻,而是理查的未婚妻么?”克里斯汀被克里斯顿公爵召见的原因跟她预想的假联姻暴露的事情南辕北辙。

“是这样没错。”亨利叶特·卡普兰说。

“但是,我被告知自己的未婚夫是路易。”克里斯汀觉得自己还不至于记错这么简单的事情。

“理查有什么不好么?”罗伯特换了一个角度。

“路易又有什么不好呢?”克里斯汀下意识的反驳。

“为人轻佻,不够上进,对比自己地位高的人全无敬畏之心,这些还不够么?”克里斯顿公爵的特别顾问,老当益壮的卡普兰尖锐的指出路易的不足,“理查阁下年纪更小却更稳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