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老还真能掰乎,听完您这么一介绍,我总算有点明白了为什么史书屡屡书写‘天下未乱蜀先乱’这句话的涵义了!”旁边的袁中望兴奋地赞道。

姚云轩说道:“这不奇怪!历史上中原王朝直接控制的地方中,蜀地的地理位置比岭南特殊得多,四周高山环伺,天高皇帝远,属于鞭长莫及出入艰难之境,自古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畏惧,控制起来有些力不从心。中原王朝控制力相对减弱,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几乎不可逆。

当中原王朝自身受到困扰,其威慑力由于地理艰险,首先无法投射到最难到达的蜀地,几乎是‘管不了’。中原王朝控制力的减弱,在其他地方不易察觉之时,蜀地可能最先察觉到,便在政治上相应地肆无忌惮,这便是前人总结的‘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刚要乱而未乱之时,蜀地先乱起来了。”

“天下未乱蜀先乱?不对呀,我也听说过‘天下已治蜀未治’的话,到底哪句话是正确的?”旁边座位上袁中望再次提问道。

姚云轩笑呵呵地回道:“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与教训,看样子你知道的不少哇!中原政权对蜀一直爱恨交加,守者视为大本营,攻者视为眼中钉。当天下大乱,最后出现新的政治强人收拾乱局,中原王朝更迭,首先平定收拾那些小的据险自守的割据政权,出现天下底定的气象。

但最大的割据地蜀地,通常是最后被彻底拿下的,就连咱们华夏国成立后,大西南也是后来才解放的。这便是前人总结的‘天下已治蜀未治’。自秦践行法家‘定于一’思想,大一统思想便植入华夏国历代王朝,但地理阻隔,成为推行大一统的最大障碍和硬约束。”

姚动生正听得入迷,不觉也来发表一点看法:“地理阻隔?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古代,的确如此!正是由于巴蜀之地四面高山围挡,外族难以入侵,这就减弱中原王朝对这些地方势力的威慑力,如果监察体制与地方势力沆瀣一气,地方民众也无法承担‘都控’成本,正义无望,只好屈死。

再有,地理阻隔会大大降低人员往来的频繁程度,形成各地迥异的地域文化,不同的习俗、语言、观念,会增加地区之间的沟通成本,离心倾向不可避免。社会鸦雀无声,优秀灿烂的文化也逐渐变得僵尸化了。加上其他因素的作用,使得中原王朝维持大一统的经济与社会成本高昂,而且各种软硬手段措施也越来越精巧、绵密,明清时代,达到最高峰。就算到了如今的当代,由于海峡的横亘,多次阻挡了台湾的统一。”

那个阴老汉听后大呼过瘾,兴趣盎然地抒情道:“分析的头头是道,事实的确如此,所以,近代以来,由于火车和轮船的的使用,使割据势力第一次遭受到来自技术的威胁。崛起的地方势力为了阻止外来势力,想尽一切办法,典型如阎锡山在山西造窄轨铁路,建独立王国的心思暴露无遗。

但技术变革的力量是无法阻遏的,交通技术打破华夏国地理阻隔的能力越来越强,将来高速公路或高铁四通八达时,会牢牢地把华夏国各地捆绑在一起,强制性推动着统一市场的形成,地方文化的差异性也会被迅速熨平。华夏国版图上最偏僻的那些千沟万壑,已经被整合进一张经济、政治与社会和文化大网,央地关系也被彻底改写,届时,号称四万八千年来‘不与秦塞通人烟’的蜀道难的历史就会彻底结束。”

姚清远也兴致勃勃地插话道:“不管咋说,蜀汉地区是很特别的存在,对于华夏更是关乎生死的地方!虽然比不上东南沿海富庶但却是华夏的命脉所在!几次外敌入侵,蜀汉都是最后抵抗的大本营,也是抵抗最激烈最持久的地方,一旦蜀汉完了,基本上就宣告彻底失败了!”

“为什么这样说?”袁中望身边的女人也不甘寂寞地问。

姚云轩微笑着再次答道:“因为蜀汉处于第二阶梯,周边有大山环抱,守者可凭地理优势居高而下,蜀汉又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地方广阔,所以历来的统治者都十分看重蜀汉,刘邦,诸葛亮,等等都把蜀汉作为成就大业的根据地!在抗日时期又是陪都所在地,日军攻打不下,只能空袭,成为华夏民族最后的坚强堡垒!现代战争虽然没有后方的概念,但蜀汉省有高大的山脉为保护,可以抗击核武打击,当核武在山脉爆炸,其威力将大幅下降,人员损失会小很多,所以就是现在,蜀汉一样是我华夏民族最后的棺材本!

因为,要依靠其他省份保住华夏民族的棺材本比较难,因为其他省份地理太好,搞经济好,搞国防就不是很理想了!我跟你们打过比方,从地图上看蜀汉省就像一个妇女的子宫,子宫是生命的发源地,就是说是中华民族的生命的孕育地,如果没有了蜀汉,华夏是不可想象的!总之,蜀汉可能不是华夏经济最强的省,但蜀汉是对华夏来说最有特殊意义的省,关乎华夏国之命运与兴亡!”

李翠莲一听,急忙批评姚云轩:“都一把岁数了,用词还那么不文明,咋把蜀汉省比做妇女器官呢?也不嫌丢人?!而且不太礼貌吧?”

姚清明见媳妇儿当众揭姚云轩之短,立刻出来阻拦:“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插什么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