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就在项羽准备出兵南征的时候,远在关中的龙且却收到了一个十分糟糕的消息,原来匈奴人似乎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得知了咸阳城易主,秦王朝灭亡的消息,竟然开始打起了关中地区的主意。

秦始皇时期,曾经派蒙恬带领蒙家三十万精兵北击匈奴,蒙恬勇猛且多谋,当时被外族人称为中华第一勇士,其家族都是武将,更有三十万忠肝义胆、勇武传魂的蒙家军。

他们在长城之外作战,长驱直入,一直将匈奴驱赶到了漠北以北很远的地方,打的匈奴人畏惧中原,又在北面筑起了万里长城,把原来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利用地形,设置要塞,有效的阻挡了来自于匈奴的进攻。

然而如今蒙括、蒙毅兄弟被杀,原本镇守北方的秦朝军队绝大部分都由王离接替了掌控权,之前王离也被秦二世胡亥派往了中原地区,如今王离带着几乎所有的原秦朝北方主力与章邯的部队在千里之外的赵燕之地。

这也就导致了关中以北的区域已经没有人去镇守那万里长城了,项羽走的时候留在关中的部队数量有限,根本不足以去代替原本秦朝的北方部队镇守长城,目前匈奴的部队尽管还没有大规模的入侵,但是当他们发现长城内外防守几乎没有的时候,他们必然会对关中地区发起猛攻。

龙且将这个情况在第一时间就告诉了项羽,然而项羽也并没有太好的解决方案,首先关中地区的重要性是非常大的,项羽是绝对不可能坐视关中被匈奴的大军给轻易攻下的,尽管有长城和北方的萧关存在,但是依然不是完保险的。

关中有四个非常重要的关卡存在,它们分别是北面的萧关,西南面的大散关,东南面的武关以及东面的函谷关,这四个关卡是关中之所以易守难攻的重要原因。

这四个关卡都非常的险要,而能够有效抵御来自北面进攻的则是萧关,长城的范围因为太过于广阔了,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根本没有办法防守所有的长城区域,但是只要牢牢的把守住了萧关,那么匈奴大军也没有办法轻易的南下进入到关中。

项羽在匈奴威胁加大的情况下,下令让英布从荥阳城内率领两万人去支援咸阳城,加上关中地区原本的部队和一些投降之后的秦军部队,总兵力也都有接近十万人了,这样的兵力在英布与龙且的手中基本上已经足以抵御来自匈奴的进攻了。

而匈奴的部队似乎也非常的狡猾,他们显然没有打算立刻南下进攻关中,但是当他们发现秦王朝灭亡之后,原本退缩到漠北的他们已经向南又重新迁移了回来,同时也再一次的对关中以北的一些区域的老百姓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对于这种情况项羽也下令让龙且与英布就只需要守住关中就行了,千万不要贸然北出萧关去主动进攻匈奴,等到项羽将南面的问题和章邯王离解决之后再来收拾这些匈奴人也不迟。

实际上倒真不是项羽和龙且他们对于匈奴人有些反应过度了,因为来自于北面的匈奴人自古就是中原王朝非常大的隐患。

首先一点在于匈奴人以及其他一些北方游牧民族,他们所生活的地方是广阔的草原和荒漠,他们生活的区域之中有着大量的马场存在,而他们的一生都是在马背上生活的,因此他们对于骑马打战是要比中原地区的人厉害太多了,同时他们的骑兵数量以及发展骑兵的潜力也远远的超过了中原地区。

在这种情况下来自于南方的军队想要深入到大漠与草原里边去彻底的消灭这些游牧民族的势力,那基本上是不太能够做到的,即便历史上像蒙括与霍去病这样的猛将能够将匈奴向北驱逐数百里甚至上千里,让匈奴人畏惧他们的武力,但是这样的情况毕竟只是少数。

而且即便是对匈奴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也没有办法彻底的剿灭匈奴等游牧民族的力量,他们本身就像是草原之上的野草一般,生命力极其顽强,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来自于南方王朝的部队又不可能长期驻扎在草原之上,因此只要这些军队离开,那么匈奴人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卷土重来了,这也是为什么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秦、赵、燕等国会被迫修筑起漫漫长城,甚至于在秦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就动员那么多的青壮年劳力去优先修筑万里长城。

因为对于防守这些游牧民族有的时候只有被动防守才是最为稳妥的办法,主动进攻所带来的收益与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和消耗是完不成正比的,如果说修筑万里长城是劳民伤财,是动摇秦王朝国本的行为,那么主动派兵去进攻匈奴也同样是如此。

别看蒙括率领着三十万蒙家军北进击退了匈奴大军,打得匈奴人丢盔弃甲,但是要知道为了维持这三十万大军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是有多么巨大,而且秦始皇同时选择了两种极度消耗国力的方式来对抗匈奴人,这也提前透支了秦王朝的国本,为秦二世而亡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也正是考虑到这一问题,项羽自然是不愿意像秦始皇一样贸然的派出大军进入到一望无际的草原戈壁之中去寻找那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