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晓渔喜欢逛街。特别是一个人逛街她还不行,一定要有人陪着。前世她就喜欢周末找三两个女友一起去逛超市,逛夜市,逛商业街。一连走六七个小时都不算什么。她来到这里以后,逛街肯定逛不成了。她还是能勉强接受逛菜场赶集。

两人不知不觉牵着手,因为人还不少。她穿的是一件王孟兰给她的旧衣服出来的,她喜欢这种带着古代风格的立领扣子的夹袄,感觉有种年代感。“前面卖凉茶,我去买一杯。”

她走着走着,就超过了姜向萍。在对方愕然的目光中。一连买了一杯清火止咳的黑糊糊的凉茶。凉茶盛在摊主的瓷杯里。要站着喝完再递给摊主。

她当做后世跟闺蜜逛街要排队喝网红奶茶一样,抓着姜向萍给她买了杯榨甘蔗汁。甘蔗是那种绿皮甘蔗,榨汁是个长板凳。板凳上夹着方向盘一样的罗盘,一个金属黑乎乎的弹簧杆子。下面有个小屉子。里面放着杯子。等甘蔗放进去,老汉就用胳膊去转“方向盘”。一连打号机转,杯子里滴了半杯甘蔗汁。绿油油的。

她转头,看到姜向萍脸上露出惊喜,忍不住笑道:“我跟你讲哦,就是百货店里也没有这么甜的饮料喝。还是自然的味道。你说甜不甜。”

姜向萍是北方人,她只知道糖只有在供销社有卖,哪里喝过这种甜的掉牙的甘蔗汁,但是总归是好喝的。她点了点头。脸上也流露出了意外的惊喜。她目光看向了姚晓渔手里黑乎乎的凉茶。眼睛里流露出好奇,姚晓渔说:“这个可就是苦巴巴的了。跟中药差不多。不过我最近有点上火。”她这几天睡觉沉沉的,搬了新床,她睡的死,经常感觉被棉被包裹着严严实实,那棉被晒过太阳,火气旺,结果没几天。她就嘴上长了个泡。

王孟兰说她睡觉盖被子太严实了。这是上火了。

两人看到身边多了一群跑的飞快的人,忍不住愕然,她看不到前面人群围着是在抢购什么。但是凭借着“苗条”的身形。两人还是挤进了队伍里。她仰着脖子喊:“前面买啥呢。”

有个乡亲回头,这时候还没有礼貌排队的意识,所有村里人都闹哄哄挤在一堆,不时的推搡。那人就说:“你不知道你排啥队啊,是卖黄糖的!”

“啥,黄糖?”姚晓渔立刻神色一凌,跟姜知青对视一眼,二人立刻铆足劲儿往里挤,一边姚晓渔兴奋的说:“真是走大运,还有卖黄糖的,我要买三块,不.....五块糖砖。”

姜向萍翻了个白眼,兴许觉得姚晓渔这话吹牛。她问道:“那要不要糖票。”

乡村土路全是泥灰,这种不下雨的天气,抖腿都扬起二丈灰。两人灰头土脸。姚晓渔不由得担心糖砖上都是灰了。她们此时挤到了队伍头。看到有个老汉箩筐里码了一筐子糖砖。巴掌大,跟转头差不多厚。他开口,声音沙哑:“五毛钱一斤。”一块砖就是一斤她立刻扬了扬手里的钱:“我要五个。”

老头愣了一下,这年五块可就是二块五,不算便宜了。当他看到穿着土夹袄的姚晓渔,愣了下才说:“喏,给你包好啦。”他用牛皮纸包的。姚晓渔接过去,发现沉甸甸的,那可是五块糖砖啊!她回去就能泡糖水喝啦。

姜向萍家庭条件一般,她觉得这次机会难得,也跟着称了半斤的糖砖。那个老头用一个小铲刀把糖砖敲开,然后给她包了半块。她忍不住劝道:“供销社白糖一斤才七毛五分钱。你买多了。”

她不在意的说:“供销社要票啊,我没有票了。”

姜向萍嘲讽:“那你有钱呢。”

姚晓渔做出一个掏口袋的动作:“也快花完了。”

姜向萍不是喜欢问东问西的人,因此她就没开口了。二人看到卖菜的,也有卖秧苗,姚晓渔就去跟菜贩子问,这个是什么瓜,那个是什么豆。因为食堂刚关闭,村里自留地很多人家都没种多少蔬果。有也只有少数几样。她准备去邻居附近问问讨要一点种子。要没有就在外面买。

“这是啥藤?”

“是葡萄,我家葡萄藤摘下来的。”

“你这是野葡萄吗?”

“不是,这葡萄结果实特别甜,葡萄又大又圆。”摊主夸:“你不是买了个丝瓜秧,你一起买我给你便宜啦。”

姚晓渔欢欢喜喜收下了葡萄藤。然后就去看了一下藤编的老农,还有带着媳妇的一家三口,老农跟他媳妇在旁边编织,小孩抓这个竹编的蝈蝈玩儿。

她看到那个竹蝈蝈,就问:“同志,你会做竹蜻蜓吗?”

那个老农头也不抬,女人倒是说:“会,都是小孩子玩的,什么蝴蝶蜻蜓的。”

她局促的抓了一把小孩手里的蝈蝈,留着鼻涕的小孩就哭了。姚晓渔立刻抬手。她再不敢惹事了。等她走了之后,农人还责怪女人多事。竹篾器具卖完了。里面还装着一筐子的橘子。女人把孩子装到背篓里。姚晓渔就看到天色都快暗下去了.....

她回去的路上碰到了几个下工的知青,他们有意走到姚晓渔旁边跟她打招呼。又问道:“姚晓渔啊,你现在日子过得舒坦嘛。都不理咱们了。你这是真正的扎根农村嘛。”说着一伙人都笑起来。显然是嘲笑姚晓渔。

姜向萍本来不打算搭理这些酸话,她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