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随缘三部曲九桃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孩子大了,如同放飞后的鸽子,尤其是现在,孩子们回家团聚,就像原来的家里来了客人,父母成为坚守山村的人,他们不想老家荒废,不想给原本在外面拼搏不易的孩子们增添麻烦与困扰,以不适应外面的生活等理由而拒绝留存子女的身边。

长大后,到城市打工拼搏,直到落户城市,家乡反而成了“客乡”。每次回一趟家,都十分不易,路途遥远不说,拖家带口的,也挺麻烦,但父母在,家还在,不能不回,再好的理由都不是理由,总不能父母亲辛辛苦苦把我们养育成人后,我们竟然连家都不回吧,这种不孝的事不能出现在我们的身上。

近二十年来,一直生活在外面,除了有事或者过年回家团聚外,几乎都没回家,手机电话成为与家牵连最便捷的工具。

随着城市化的步伐,我们的山村已经越来越少人居住了,年轻一代,为了孩子读书都到县城或者其他城市去了,能把老人带走一起生活的,老人也都离开了村庄。

每次回家,想能像小时候那样热闹那样齐全已经不可能了,回家一起过年的人也越来越少,在老家过年的年味已经不如以前,几乎都是匆匆地回来又匆匆地离开。

如今故乡成为了人生的一个驿站。

虽然在国家政策下,山村的条件、面貌越来越好,对待老人的政策越来越优越,房子也越来越改变得漂亮,可是城市的便捷与优越及各种资源是山村无法比拟的,教育的发达是山村无法想象的,当年我们自己书声琅琅的学校已经不在,竟然成为村委活动室,也是组织村民活动的场所。

村里村外在政府与爱乡人士捐助共同努力下,建设得非常美丽,更让老一辈村民对家乡的热爱,别人说村庄看到村民渐渐成长,现在是村民看到村庄渐渐变美,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的村民,吃着这里的食粮长大喝着这里的水生活,每走一步,都带着深情,哪怕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对他们来说都不在吸引,因为这里是他们的根,他们已经深深地爱上山村。

相对我们这一代,久一点的可以说已经在山村生活了二十年,到外面也差不多二十年,随着生活的步伐,对家乡的热情渐渐淡化,到了90后或00后,他们对家乡的概念已经很少,更别说对家乡的留恋,不是他们不爱家乡,是因为他们未曾一直生活在家乡,生活在这么美丽的山村,哪里来的感情?就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家乡的房子不是我们亲手建造的,家乡的阶梯不是我们亲手铺筑的,家乡的树木不是我们亲手种植的,相对我们父母那一辈人来说,已经把家乡的观念淡化了,但是还有家乡情结,还有童年的生活气息,还有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还吃了多年的饭喝过多年的水,正是这里水土留下我们难忘的恩情,还明白落叶归根之情。

我们的小孩这一代,偶尔回到家乡几趟,家乡已经没有他们的朋友,找不到他们的童年的回忆,也许再下一代,祖辈的家乡在哪都可能不知道。

时代的变迁,思想观念的改变,随着时代趋势,我们也无可厚非,任凭时代的发展,只能自己努力奋斗,告诫后代别忘了祖辈曾经居住的山村在哪里,别忘了有空多回家看看。

这些年,回到老家,就会想起童年往事,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从自己是个小孩开始,到带着孩子回到老家,岁月竟然如此快速,一晃儿,几代人间,当年的老大哥,已经白发苍苍,父母已经被岁月磨砺成老人,前年母亲被带回天堂,失去一伴的父母,家乡竟然感觉变得更荒凉,母亲在世时,每逢过年,一家老老小小还可以团聚在一起,打打牌,叙叙旧,品尝母亲亲手养的家禽,陪老人们聊聊天,能听到母亲念叨,听到叫我们天冷多穿点衣服,她会告诉我山村的寒冷,她告诉我老家的变化,唯独不告诉我们她自己的病况……

童年的笑语,父母的笑容,邻居的热情,村民的爱戴,一切一切还浮现在眼前,那穿过村庄的石阶,曾经被我们踩过多少遍,依然那样坚韧不拔,依然那样任凭我们在它的身上留下足迹,不亢不卑,不哭不闹,一直愿意默默无闻地承载着村民的重量,希望更多的村民回来踩踏,那它们身边才不会长草,它们就可以看到太阳,可以沐浴在阳光下,才不再感到村民稀少而孤独难受,原本热热闹闹的村庄,经历过风风雨雨的村庄,它是历史的见证者,静静地感受着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外出的游子们回来了,哪怕是一脚脚重重的蹂躏或者像小孩无知那样敲打,它们都心甘情愿,只要大家回来看看,回来聚聚,回来走走,听听大家的脚步声,闻闻大家的鞋味,或者忍受大家唾沫,所有这些,它们都愿意,还是那么执着地躺在那里,静静地,无声无息,永远是村庄的一部分!是村庄的脉络,连着村庄的心脏,承载着输送外界的能力,幸好有水泥,不然它们真的会被小草吞噬,会变得苍老,有了水泥,它们依然年轻,依然青春焕发,依然那么热情地匍匐在村庄中,让村民回来践踏!

昔日的菜地,大多已经长满杂草,没有人打理,失去原有的魅力,被杂草肆虐霸占,不再是养活人们的菜地,可它们没有吭声。它们曾经养活了那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