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北宋不南渡九桃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你们都是大宋的子民,奈何从贼作乱,且降朝廷,莫要再助纣为虐!”岳飞不断向溃逃的叛军呼喊着。

带人一路追的很远,所到之处,无人可挡,也没有人尝试着去抵挡。

岳飞并不想多杀一个人,尽可能的去招降那些被击溃的赵构从众。

张宪也已经率军和岳飞汇合。

已经完成任务的他,知道岳飞有洁癖,并不喜欢属下穿着金人的甲胄,在半路上就将其脱下。

“大哥,这一战足够名垂青史啊。”

击败了十倍于己的敌人,的确可以在历史上大书特书了,张宪觉得自己作为参与者,脸上也有光。

那些编史的人,应该会把自己的名字也写上去吧,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能不能被记在史书上,岳飞并不关心。

现在还并非可以开心的时候。

无数的降卒摆在自己面前,但仍有大量的溃兵逃跑。

自己的部曲刚刚经历了大战,大多数已经疲惫,岳飞近乎苛刻的压榨出了他们所有的潜力。

现在追到这种程度,许多人已经有些透支,怕是难以继续下去了。

逃跑的溃兵或许会被赵构的人重新收敛形成新的威胁。

岳飞还有接下来的工作要做。

将那些投降的降卒,通过思想教育,转变成自己的军事补充。

这样的想法,并不是特别难,赵构军的组成终究都是汉人,而对于广大的士兵,以及中级以下的军官来说,没有必要执拗的支持谁。

在他们眼里,谁给他们军粮吃,就给谁卖命。

像岳飞这种从刚入伍就有良好觉悟的人,也只是在少数。

也正是因为觉悟高,忠心度高的人只在少数,岳飞想要说服他们给自己打仗,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第一天的追击中,岳飞靠着整编降众,从一万人壮大到了三万多人,并且持续膨胀之中。

……

另一方面。

张俊也在败退的过程中,也将溃卒重新收编,聚拢在自己的麾下。

只是,零零散散能够聚集起来的溃兵也只剩不到两万,就这么些人带回赵构面前,怕是颜面无存。

战败本身对于高层将领来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如何向领导者交代。

“统制,如今败局已成定局,暂时不宜再与岳飞军交战。”

“我等还是先寻元帅,甘愿领罚。”

张俊的部将向张俊建议接下来的打算。

但张俊自己远比部将们想的更长远,他从来都是投机分子,并没有誓死效忠赵构的决心。

之所以成为赵构的部将,替其打仗卖命,仅仅是因为之前的赵构更有资本成为大宋之主。

自己顺势而行,出一把力将赵构扶上皇位,那就是从龙之功。

现在已经变了,八万大军败在了岳飞所代表的赵榛手中。

力量的天平向着赵榛一方倾斜的结果就是,天下那些观望着的中立派,也会因为汴东之战的结果,确定接下来的政治投资方向。

即使赵构并不会因为他的战败而责罚他,甚至有可能因为身边没有大将而更加器重于他,张俊也觉得,不应该继续依从赵构了。

赵榛的得势已成定局,谁先依从,谁能够获得的利益更大。

“刘宝……你去找岳飞,本将决定弃暗投明。”

张俊的决定,让一众人都颇为惊愕,但想想其实也能理解。

赵构虽然比赵榛年长,但毕竟还只是皇子,赵榛却有着合乎法理的代皇帝之实。

在没确定谁是正式的皇帝之前,代皇帝就是理论上的最高统治者。

他们跟从赵构进攻赵榛,是相信可以攻下汴京,让赵构得到皇位,那么他们的行为就是正当的。

反之,如果他们拿不下汴京,法理仍在赵榛手里。那么他们的行为就是叛乱。

叛乱?绝对不是大多数人心里的期望。

所以在张俊决定弃暗投明之后,亲信的部将并没有任何反对,或许心里早就这么想了,只是不方便说出来罢了。

……

张俊以刘宝为使者,去寻找岳飞。

两者其实相距不到十里的路程,很快就得以求见。

刘宝把张俊想要投降的消息告诉岳飞的时候,岳飞都难以掩饰心中的兴奋。

这让刘宝都有点惊讶。

“但是,虽然张统制愿意向大帅弃暗投明,但有三点要求,缺一不可……”

“行,你说吧。”岳飞按耐住心里的激动,答应道。

岳飞对于张俊的投降,表现出了极度渴求之感,这仿佛就写在脸上一般。

这主要是因为岳飞并不喜欢打内战,并不希望看到自己人的自相残杀。

那对于赵构军的战争,无论是胜,还是负,都是不会让他真正的开心。

而当张俊愿意投降之时,能够兵不血刃的让叛军屈服,没有比这更好的结果了。

莫说刘宝提出三点投降前的要求,就算是更多,只要不过分的要求,岳飞都能答应,没有任何底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