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宋末之席卷天下九桃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都……都头真……真要放下官走?”

身为衢州知州,正五品的官员,却对一个连品级都没有的都头自称下官,王延垣却也没有半点觉得不妥,谁叫现在他为鱼肉,邓云是刀俎呢,面对能随意掌控自己性命的人,对于王延垣而言,所谓的尊严就是个屁。

若有尊严,又怎么会屈节当汉奸!

“怎么?王大人还不愿意?”邓云脸上寒意消退,对于汉奸,自然是一刀斩了才叫痛快!

正如王延垣自己想得那样,他之所以活着,就是因为利用价值,可他很显然是高估了自己的利用价值,王延垣的利用价值其实在两天前就已经没了,邓云之所以没宰了他,完全是想给他一个机会!

他们这一行千余人马,除了从衢州裹挟而来的人以外,其余都是目不识丁的大老粗,如果邓云只想做个山大王,那麾下山贼都是粗胚也就算了。

然而邓云是有抱负有理想的,他要锤炼出一支精兵,一支能够将蒙元彻底驱逐去荒漠的精兵,那么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

你让大字不识一个的斥候去侦缉情报,那么怎么传送情报,靠嘴吗?你让邓云自己亲力亲为去料理军中的大小事务,正事不干,每日劳于案牍吗?

更何况,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没有灵魂的,尤其是底层士官,若是连上面传来的文字命令都看不懂,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必然是要大打折扣的。

所以,邓云很清楚,军中必须要有文化人存在,不管是教士官认字还是当书办甚至是参赞军务,他都需要一批读书人为自己服务!

王延垣虽然大节有亏,可却也是实打实的两榜进士,是属于站在金字塔顶端的读书人,因此他愿意给其一个机会!

若其留下,自会为他所用,这也是为什么邓云会将王延垣等人重要家眷一起裹挟出衢州的原因,当然在王延垣等人看来,这是邓云担心他们反抗,最后好将他们屠灭满门。

当然,若王延垣还想回衢州,邓云也无所谓,他甚至想看看丢了库藏、武备还亲自护送邓云离开衢州的王延垣怎么跟元将交代,估计被一刀砍了的可能性超过八成,让一个汉奸死在他想要效忠的朝廷手里,岂不是比自己亲自宰了更加痛快。

事实上,王延垣此刻确实在挣扎,之前之所以不想,是料定自己死多活少,可现在有了生路,他自然涌起了对生的渴望,只是回衢州真的有生路吗?

似乎……凶多吉少……

“都头……下官也是汉民,蒙军残暴,每夺一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也只有那些主动归降的城池,百姓才能免于刀兵之灾,衢州城乡兵不过千,根本无力抗衡蒙元攻掠之兵,为全城百姓的身家性命计,下官才不得已向蒙元递上降表,下官也知道,下官此举已是大节有亏,如何自辩也洗刷不掉身上的污点,只是此刻蒙兵想来已然进驻衢州城,这群虎狼寻不到下官,或许便会将怒火宣泄到百姓的头上,如此一来,下官所为已是毫无意义,又何苦再回哪衢州,与蒙将虚与委蛇……”

“这么说你不愿意回去?”

“下官乃是宋臣,都头乃是宋将,下官看得出来都头是一心想要报效朝廷,为君王尽忠的,只不过现在力有未逮罢了,下官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却也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若是都头不嫌弃,下官愿为都头鞍前马后,任您驱使!”

邓云差点被王延垣这番话给说吐了……

一个汉奸因为怕死,还能说出这么一番大道理出来,邓云觉得自己实在低估了王延垣的节操下限……

“王大人可是朝廷委任的一州正印,邓某说白了就是个小小的兵头,让王大人为某鞍前马后,效犬马之劳,某实在是有些担不起啊。”

王延垣正色道:“都头此言差矣,所谓盛世文臣理政,乱世武夫当国,大宋自南渡之后,和金国战事何曾有过一日断绝,金国亡了之后,蒙古崛起,宋蒙之战又绵延四十余年,乱世思良将,若是没有如都头这样的武将,大宋南渡之后,何来这百五十年的天下,如今蒙元兵锋正盛,正是如都头这样的国之栋梁崛起之时,下官一生阅人多矣,都头志向高远,做事谋定而后动,此番入武夷山也是要以己之长攻敌之所短,此等远谋,实乃一代人杰也,来日驱逐鞑虏,复我汉家河山,都头何愁不能封侯拜相,公侯万代!”

邓云:“……”

“溜须拍马的话不用和我说,你既然想留下来,某也不会计较你曾经想要投靠蒙元的事,但某不养闲人,这知州你就不用做了,就算是某军中参赞,若能为某拾遗补缺,某出山的那一天自会为你计功!”

王延垣肃然起身,躬身拜道:“参赞王延垣拜见大帅。”

邓云:“……”

“你现在就去和魏肯还有那几个缙绅说清楚,若是要走,明日一早自去,若是要留,某在山中自有安排!”

邓云转身而去,现在魏肯和那些个缙绅必定已经上了蒙元的黑名单,回去是伸头一刀,不回去且不说前途如何,至少还能苟且偷生不是?

而且和王延垣一样,这些缙绅的主要家眷也都带在了身边,等于是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