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宋末之席卷天下九桃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赵昰称帝,流亡朝廷的建立的消息传到临安之后,南征军统帅伯颜震怒,一面派遣信使回大都向元帝忽必烈汇报,一边调遣大军南下征讨!

伐宋汉军主帅张弘范率八万汉军犹如饿狼扑食杀向福建,一路势如破竹,锐不可挡,沿途州县,望风而降!

另一边,以新降南军为主,兵分数路直驱江南西路!

信州!

蒙军南下西进的阴云还没能完全笼罩在江南西路的上空,信州城内的百姓的日子还是一如往常般平淡空乏。

瑞峰米行的周掌柜和往日一样派遣手下的人去搜集物资,然后源源不断的送往武夷山山脚,然后与滞留在山脚跟的大兵完成银货交接。

信州城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江南路的守军以及残兵大多数已经在二王流亡到温州的时候就去勤了王,剩下的卫戍军说白了,也就是和衢州乡兵一个货色。

信州乡兵八百……

靠这点人马想要抵御来势汹汹的蒙古大军无异于痴人说梦。

信州知州黎舒、通判宁旺、同知卢帆以及各判官、推官和参军齐聚州衙议事,每一位官员的脸上表情都极其沉重,身上的压力就好像背负了一座山!

蒙元西进,虽是南军偏师,但兵力亦有三万之众,谁都清楚,蒙元这是想要以雷霆之势踏平整个江南西路,彻底断绝景炎帝兵败之后的北逃之路!

信州乃是第一站,必然也会成为蒙元立威的第一战!

城内百姓一切如旧,知州衙门内却是一片愁云惨雾……

知州黎舒眉头已经皱成了一条线,沉叹了一口气道:“诸位大人,如今元军已然直逼江南西路,最多十天就会兵临信州城下,吾等何处何从,诸位心里可有方略?”

通判宁旺虽是文臣,却生的豹眼环眉,在加上分管信州兵事,这些时日没少跟厮杀汉打交道,这信州城里的八百乡兵被其整饬之后,看上去倒也精干了些许,拿起手里的长枪短矛站在信州城头巡查倒也有了三分凛然之气。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此乃大义!”宁旺肃然寒声道:“本官与诸位大人都是读圣贤书,寒窗经年方才登天子堂,执政于一方,如今宋室垂危,十分天下已失其七,此刻正是本官与诸位大人为朝廷效忠,为君父效死的时候,若非如此,难不成诸位大人愿意成为元廷治下的南人,愿意成为蒙古人肆意羞辱的对象?此斯文何在!体统何在?又置千古圣贤于何地!”

同知卢帆苦笑道:“宁通判此言壮哉,大宋三百余年天下,吾等文臣世受君恩,岂能不肝脑涂地以报之,只是元军势大,而信州城兵不过千,可用之将屈指可数,如何能挡得住蒙元汹汹铁骑……”

宁旺哈哈大笑道:“唯死而已!总不能说敌军一到,本官与诸位大人便要学太皇太后开关献城了吧!”

这话出口,在座众官无不色变,因为这话纯粹就是大不敬!

而且也是赤裸裸的揭伤疤,揭开满天下的宋臣最不愿意揭开的那一块伤疤。

蒙军入临安,数万兵马在太皇太后的诏令下卸甲投降,本身就是大宋朝最大的耻辱,要知道百五十年前的靖康之变,徽宗钦宗乃至成百上千的皇室成员和大臣被金国俘虏,但不要忘了,那也是在汴京血战之后,城破不敌的情况下的必然!

然而南渡宋都临安,在面对南下的蒙军之时,先是想要求和,求和不成便直接投降,可想而知,当这个消息传遍天下,当太皇太后和官家被押解北上的时候,天下宋臣宋将会做如何感想。

身为宋臣有守土之职,身为宋将有固疆之责,然而太皇太后和官家拥有临安那么雄厚的城墙和数万禁军都不战而降,你让如今没被元军攻克的地方官和地方守将怎么想?

宁旺或许也是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赫然道:“诸位大人,某身为信州通判,有节制信州兵权之责,国难之际,此城有本官一人守之足矣,本官也誓与信州共存亡,至于诸位大人……如今新帝方立,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各路官员和兵马也都纷纷前往福建勤王,依本官看,诸位大人不如……”

哼!

黎舒冷哼一声,不悦道:“宁通判想要舍身成仁,却要让黎某做这贪生怕死之徒,宁通判莫非忘了,本官乃是官家任命的信州知州,本官才是信州的正印官,谁都能离开信州,本官不能,本官若弃城而去,置满城百姓于不顾,以后还有什么颜面面对大宋父老,死了以后还能有脸去见黎家列祖列宗?”

宁旺眼神深深的凝视了黎知州一眼,没有说话,衢州知州衙门上上下下勾结乡绅想要献城降元的消息不可能瞒得住,毫无疑问,这消息传到信州以后,不管当官的还是百姓,不管心里面什么真实想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骂声一片……

在宁旺眼里,知州黎舒文才不错,还写了一手漂亮的廋筋书法,颇有徽宗七八分神韵,主政一方,也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这样的官员在太平年月勉强还算合格,可放在如今的乱世……

宁旺没想到的是,信奉黄老无为的黎知州竟然还能这般大义凛然,说出要与信州共存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