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宋末之席卷天下九桃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邓云的话无形充满了一股凌然正气,整个人似乎都变得伟光正了三分!

也正是因为这一席话让那些个混吃等死的官员微微有那么一点点的动容,至于各自心里面在想些什么,估计也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邓某之所以不愿意去福州勤王,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邓某信不过如今的朝廷,或者说信不过儒家的文臣!”

话出如石破天惊,在这中军帐中轰然炸响,也让一众官员包括卢帆在内尽皆变色,因为,在座的有一个算一个,皆为儒家文士,邓云的话打击面实在太大也实在太广,如王延垣、黎舒这类中高阶官员更是义愤填膺,不过依旧没有开口!

“当朝大臣,诸如文天祥、陆秀夫一类皆为当世人杰,他们可以为了大宋慷慨赴死,也能为了大宋奉献出自己的一切,但是却不能否认儒家文臣当中也有太多太多的蠕虫!而且还是位高权重的蠕虫!

诸如贾似道,国事如此糜烂,贾贼难辞其咎,比如陈宜中,胆小如鼠却窃居高位,若非此贼一心议和,最后还劝谢太皇太后向蒙元俯首称臣,临安坚城何以不战而下,二十万禁军又何以束手归降!

如果临安能誓死一战,那么当今局势又何以艰难至此!”

王延垣干咳了两声道:“邓将军……这陈相公如今……”

邓云粗暴的打断王延垣的话头冷笑道:“陈宜中如今还是当朝第一人,不过这位当朝第一人在面对蒙元大军南下之时,想得可不是如何才能力挽狂澜,而是还在排除异己,还在想如何独揽大权,不过,想来以陈相公的尿性,这次元军大军南下,陈相公此刻应该在想退路了才是,上次他在临安跑了,这次不知道又准备跑去何处。”

王延垣脸色难看,蒙军大帅伯颜突破襄阳,一路缓缓朝临安逼近,以陈宜中为首的朝廷已然慌了神,陈宜中想要效仿绍兴和议与蒙军议和,而伯颜让陈宜中亲自去大营谈,陈宜中二话不说逃之夭夭……

最后还是文天祥临危受命前往蒙营,最后被伯颜扣押,九死一生才逃了出去,这也是陈宜中最大的污点。

但是现在邓云说陈宜中现在还会跑就未免有些过于损人了,不过这事没必要争论,是非功过自有公论!

“邓某不信任朝廷,是不想自己辛辛苦苦练出来的兵在朝廷的倾轧当中沦为旗子!”邓云森然喝道:“当年大宋联蒙灭金,然后大宋从蒙古人的虎口里面夺取了洛阳,可那些个位列朝堂的相公们可曾想过当年联金灭辽!可曾知道什么是一强两弱,唇亡齿寒!辽灭了,金朝没了牵制,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是大宋之耻,靖康之难!

这些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的相公们见到金朝势弱,立即掉转了枪矛,将枪口对准了金朝,难道他们是用屁股想问题,失去了金朝这道抵御蒙古的天然屏障,光靠大宋如何抵御拥有数万铁骑,占据整个北方的蒙古大军!

这就是大宋和蒙古四十多年恶战,国无宁日的开端,那些位列朝堂的相公们奉行虚内守外的战略,将议和当成苟安的法宝,但是他们忽略了蒙古人骨子里面侵略征服的狼性!

一代名将孟拱孟大人收复襄樊,进而夺回河南诸多地盘,但是在他上奏朝廷,希望朝廷能赦免北地将领,也好让那些心向大宋的汉将能够率兵归降大宋的时候,这些高高在上的相公们呢?他们拒绝!

以至于孟将军最后抑郁而死,在一群蠕虫当道的朝廷,他们重用庸才排斥良将,安抚制置使余玠余将军屡立战功,扭转溃败战局,为大宋立下汗马功劳,最后呢?

最后却被捏造莫须有之罪名迫害至死,死了以后还被抄家,一如当年岳王爷!

诸位大人可敢说,若是邓云带兵勤王,最后立下社稷之功,是否会成为第二个孟拱,第三个余玠!

国之将亡,其音也哀,邓云身为汉人也心向社稷,但是邓云绝不会和朝堂上那群不懂军略只会坏事的腐儒蛇鼠一窝!

如今元军南下攻宋,亡宋之心已是昭然若揭,邓云手上兵马虽然只有数千,若是去福州战场,无异于自陷漩涡,逐虏军若是听从朝廷旨意,或许会和自身战略相悖,若不听从就是挟武自重,乃乱臣贼子,如此,邓某岂会自找麻烦!

但是当前形势,大宋已是岌岌可危,邓某自不能一直窝在山中当缩头乌龟,因此,本帅决定出山!”

出山二字重若千钧,若雷霆霹雳轰然炸响,邓云入山已有半年,半年间邓云厉兵秣马,练出这四千精锐之师,原本以为他是想要待价而沽,却没想到邓云要在这个风口浪尖上出山,这意味着什么?

没人觉得意味着什么,毕竟逐虏军太弱小,在众官眼里,区区四千人马能干什么?

投入宋蒙的大战场估计连一点涟漪都掀不起来,就会被吞噬个干干净净。

对于一帮子混吃等死的文官来说,逐虏军死是活他们管不了,也不想管,但是……

如果逐虏军被蒙军打残打废了,他们该怎么办?

留在山中迟早会被攻山的蒙元彻底剿灭,到最后是降还是忍辱偷生?

就算提前跑了,又该跑去什么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