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灾民得到安置,数百间新建木制营房拔地而起,武夷山从来不缺木材,如今山中也不缺木匠和无数的劳工。

每间营房能容纳二十战兵,数百间营房已然足够安置所有将要入伍的精壮。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山中的气象也在日新月异的更新,也就是这个时候,邓云召开了逐虏军最大的一次军议!

军议有大小之分,小的军议一般也就邓云、卢帆以及各卫指挥使,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两掌之数,所要商讨的内容也与翼一个级别的指挥无关,比如制定出山劫掠计划,各卫下辖各翼指挥,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服从命令。

但是大军议不一样,大军议囊括了参赞处、军需处、财政处、军法处以及军中所有指挥一个级别的将官!

商讨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几乎与所有与会之人都会有切身的联系!

这也是逐虏军成军以来召开的最大一次军议,巨大的军帐内坐了六七排,看上去泾渭分明,却又不显突兀,只有两个人各占一排,看上去很是孤零……

一个是骑军新任统领石新,还有一个是伍芳……

没办法,战马有了,可那些投降的俘虏还没改造好,骑军的骨架也没建成,这是统帅部的事,石新就算头铁,也不敢在人事任命这一块公然分邓云的权!

说白了,在军中只能有一个绝对不容置疑的声音,那就是邓云,在非原则的问题上各处、各卫可以据理力争,但是只要邓云拍了板,那么下面就只能坚决执行,否则就是对邓云主帅威信的挑衅!

当然邓云也不是刚愎自用的独夫,在任何重大决策之前都会召集参赞处一干参赞商议,最后才会拿出章程来宣布!

“起立!”

随着邓云进帐,传令兵立即高声大喝,所有与会人员当即起身,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尽皆站的笔直!

此为军容!

逐虏军的每一个人都要将军容和军纪牢牢刻在骨子里面,这是成军之初,邓云三令五申强调了不止一遍的大前提,内务、军资皆为军容的一部分,触之……先去陪魏阎王喝两杯茶……

邓云走到帅案后,笑着压了压手,等到所有人坐下以后,邓云与卢帆才先后落座。

卢帆在逐虏军军中的军职是参赞处处长,然而在所有人眼里,参赞处的一把手实际上是王延垣,否则处理日常事务,以及拿出参赞处总结性意见的还是王延垣。

至于卢帆,人家是军师,比起参赞的地位要超然的多,也深得邓云倚重,所以卢帆的位子不在参赞处第一位,而是在邓云的下首,基本坐实了逐虏军第二人的事实。

大帐内除了逐虏军的人以外,还有非逐虏军人士,而且是三个,来自龙虎山……

按照张宗演的说法是若离小道姑和长竹、长兴两位真人在山中盘桓数日之后就会启程回龙虎山,然而事实是,小道姑进山十几天就赖着不肯走了……

而且理由还冠冕堂皇,看风水、改地势、聚灵气……

就是十几天什么屁事都没干,邓云到哪,小道姑就跟到哪,纯粹的就是一跟屁虫,而且跟屁虫还把自己的屋子安在了邓云的隔壁,估摸着要不是男女有别,小道姑恐怕得二十四小时,程无遗漏贴身跟踪了……

小道姑出现在军议大帐,邓云压根不意外,直接将其当成了空气……

场肃然无声,气氛略显压抑,卢帆依旧是那么一副古井无波的样,缓声道:“今日大帅召开军议,议题很多,下面开始,王参赞?”

王延垣起身拱手道:“下官在。”

“新进入山人员参赞处可统计完成,情况如何?”

参赞处实际上是制定详细战略计划,为邓云拾遗补缺的地方,只不过现在逐虏军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出山的打算,这参赞处就显得有些有名无实,因此王延垣在邓云的授权下兼领了人事这一块。

王延垣的副手则是李悟,也是邓云属意的人事处主官人选,李悟这个人在池州城官职不显,却不但能将份内事打理的清清楚楚,还能跟上级打好关系,还能得到百姓的爱戴,这等本事绝对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八面玲珑之人去管人事,不知道会是何等风采。

不过李悟毕竟才入山没几天,骤命高位,只怕人心不服,因此先放在参赞处熬熬山中资历。

王延垣身躯微微躬了躬道:“截止于昨日,新入山之人包括俘虏,共计一万九千四百四十三人,其中池州乡兵两百一十四,多为老弱,第一卫所俘战俘步骑兵共计一千七百三十三人。

池州城前来投奔想要入伍的精壮一千一百三十六人,家眷包括孩童一千五百四十八人。

各地灾民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二人,其中想要入伍精壮六千八百八十七人,健妇愿意成为娘子营战卒的超过两千,想要加入护理营的超过一千,其余皆为老弱孩童,九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