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政王来闽州府一行,留下来的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在街头巷尾增加的一些比较有特色的食物。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受人欢迎的就是土豆子饼和南瓜饼。

土豆子是最近才从北边传来的一种食物,和一些面,稍微放少许油,煎至金黄,竟然是一种很特别的美味。

不过一些比较有见识的人知道,这土豆子,纯用油炸更好吃,但是这个做法太浪费时间,因此并没能在民间传开。

而南瓜饼,更是稀罕,听说那种瓜,还是海外的商人从大船上运来的,能吃的也就那么几个,但种子都保存的特别好。

府衙已经把种子分给附近的百姓开始种了,预计今年秋天,府城百姓们的餐桌上便能多出来一种新鲜的食物来。

跟土豆子一样做成饼,最好吃。

是的,没看错,南瓜饼这种和土豆子饼在民间盛传的食物,到现在还没实际的出现在餐桌上。

百姓们之所以知道,是摄政王带着王妃和一种官员离开后,那个曾经在驿站做饭的大厨,被闽州府好几家酒楼盛情邀请的时候,正有几个人在夸赞土豆子饼的美味,他忍不住说起的。

当日几个番邦商人受王爷王妃接待,他也被叫了去,有人给他抬出来一筐子长长的金黄的南瓜,说是让他研究研究怎么做好吃。

他就很慌啊,领着筐子回去厨房,切了一点这个瓜,一片蒸了一片炸了,发现这东西蒸熟之后很湿润,炸过的也是一兜水,都不甚美味。

然后他便想掺和进去一些面吸水,想到麦面比较硬,糯米面更软弹,便也别做了半盘子,不想加入牛奶、白糖之类的简单调味,入锅一炸。

两种面做出来的都十分美味。

因着厨子叙述得详细生动,这番话竟然很快传了出去,鉴于土豆子饼的美味,这个南瓜饼,也是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就凭着一个菜谱式描述,风靡了大街小巷。

祝老太太笑眯眯的听着,说道:“府衙里还有南瓜种子吗?你找个人去问问,能不能给我们家分一点。”

下人笑着应了声是,“想来不会缺咱们的,王爷走之前,还特地带着王妃来看过您一次,府衙那些人都是人镜子,老奴想着,谁家没有,都得有咱家的。”

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到现在还没送来。

家里一群小辈和下人仆妇正围着老太太打趣说话的时候,一个小厮笑嘻嘻地跑进来,手里提着一个大竹篮子,见过礼就道:“老夫人,府衙送来的南瓜苗,据说是才育好的第一批,给了咱们府里六十六棵。”

“这么快就育好种了?”祝老夫人欣喜道,“拿上来,我看看。”

只见竹筐子里一簇簇的青绿色幼苗,叶子圆圆的,并无特色,却很是招人喜欢。

“西边那一处园子也没人住,就把那一片花园收拾收拾,都种成南瓜吧,再拨两个老庄稼人,好好照看着。”

话犹未了,有一个小丫鬟匆匆进来,说道:“老夫人,舅老爷又来了。”

祝老夫人不耐烦地摆摆手,“让他回去。”

自从岩儿离开之前,以摄政王的身份,带着蕊儿来了府里一趟,她那弟弟就跟见了腥味的猫似的,一天能来三趟。

小丫鬟走了没一会儿,又转身回来,道:“老夫人,舅老爷说不见也可以,府衙分给咱们家的南瓜苗,要分到他家一些。”

“这个雁过拔毛的,”祝老夫人低声骂了句,随后却还是说道:“分给他十株。”

而游蕊却完没想到,至多两年时间就能风靡荣国的南瓜,现在竟然成了闽州府一苗难求的上好佳品。

她更不会想到,因为南瓜第一次面世是在闽州府,乃至数百年后,闽州府出产的南瓜,都是荣国公认的好。

现在,游蕊正和宿岩行走在去川州的路上,初夏时节,花明柳媚,从水路改走陆路之后,也不着急赶路,很有种闲暇时间出来旅游的感觉。

这天一行长长的车队是行在山路间的,按照舆图,这里并没有人家居住,眼看着天色近午,宿岩正要吩咐扎营休息。

前面探路的暗卫回转秉道:“王爷,前面有个小山村,十几户人家左右,属下打听了,说是先帝时期一年的大旱时,从北方逃难到此安居的人家。”

宿岩皱了皱眉,“向村民买些米粮便罢。”

暗卫离开后,他才跟游蕊道:“舆图应该更新了,这一路走来,竟然好些地方都不在舆图上。”

游蕊一点儿都不稀奇,科技条件达不到,一次舆图的设置,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是不可想象的。

而且为了国土的安,一般的国君都不会想着弄明白国土上每一寸土地到底都是什么,有什么。

“可以多派一些人,绘制好舆图之后,再弄一份商用的拿去书店售卖吗?”游蕊问道。

宿岩想都没想,“自然可以。朝廷虽然管制的严,但那些走商的,手里有的山水图甚至比朝廷的还要精细。这也是朝廷之所以对商人如此大加管控的原因。”

说话之间,车队已经停下来,负责煮饭的那部分人,已经挖好锅灶开始准备做饭。

游蕊和宿岩下来,礼部的官员选定的这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