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候,蛰虫始振;振,振动也!

亲爱的龙波女士:

收到你的回信,让我感到非常的兴奋。非常感谢你向我介绍了你的近况,这是我非常想知道的,但我没好意思提出那样的请求,你永远是这样懂我。在与人交往的过程当中,常常有这样的错觉,你以为对方很懂其实并不是这样,你以为自己很懂一个人,其实你并不真正了解他。我在很早之前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认为你是懂我的,经过漫长的时间反复的验证,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件事证明你对我的判断是错误的。一般来说,一个人被另外一个人过分的了解,会让那个被了解的人产生不安,但我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有时候人就是这样矛盾,希望别人了解你又害怕别人过分的了解,你这个分寸要怎么去拿捏呢?现实常常是这样,如果对方只有善意,他往往没有强烈的动机去了解你。如果对方要作恶,对方往往会做足够的功课来了解你,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你的回信当中,希望我给你介绍一下我家乡的年俗。跟很多地方一样,其实年俗也在不断的变化当中,传统历法被称作是阴历,其实只是一种误传,因为过去那个阴历的阴字不是阴阳的阴,而是殷商的殷。今天所使用的农历是干支纪年法,而干支纪年法真正成型来自于殷商王朝。而今天所说的阳历也是不正确的,因为这种历法最早传入中国时,不是阴阳的阳而是洋人的洋,意思是洋人使用的历法。这种纪年的方式在西洋世界是传统纪年法。可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就被称作是新历,似乎是新时代的象征。废弃传统的纪年方式,意味着此时此刻的神州要与历史上的神州彻底切割,挥手再见了。在那个时候,传统就意味着落后,意味着僵化,意味着腐朽。而当时对传统抱有感情的人士却不是这样的看法,他们认为眼下坏到这样的地步,并不是因为传统导致的,正是因为传统衰落了,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这才是神舟落后的真正原因。

其实传统历法并不是单纯的阴历或者阳历,而是阴阳结合的历法。不过今天人们所接触到的传统历法实际上也是出自洋人之手,在顺治年间,汤若望来到大清,帮助朝廷修订立法,这一新修的历法就被称作是时宪历。也就是说,洋人所影响的不只是来自西洋的文化,其实传统当中也有来自西洋的东西。太过于久远的年俗因为自己没有做过相关的考证,所以没办法给你介绍。就请允许我大致向你介绍一下我所耳闻目见的年俗,以及这些年的变化。其实城市化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也是逐渐西化的过程,或者说城市化就是现代化,现代化从某种意义上也就是西化。这样的说法很多人听起来可能会感到不舒服,但这就是事实。当然,如果有一天我们成为引领世界的力量,就如同雄汉盛唐那样的时代,那个时候四夷走向进步的过程也会被称作是汉化或者唐化的过程。

我最初接触到的年俗已经是经过简化的了,从我的父辈口中得知,他们小的时候,每逢过年都会有一整套繁复的礼仪。这一整套礼仪主要是针对神灵,有的是以家庭的名义敬神,有的是以村社的名义敬神。以家庭名义敬神主要对象是灶君,以村社名义敬神,对象可能就会稍微多一些,主要包括龙王、观音、山神、土地、牛王、马王,而以村社的名义兴建的寺庙,所供奉的主神应该是释迦牟尼佛。如果是规模稍微大一点的寺庙,很多都会供奉真武祖师。已经亡故的二哥曾经跟村里的会长(负责庙会的长官)谈过,他认为实际上处理三界事务的是真武祖师,读过西游记的朋友一定知道玉皇大帝被人称作是三界之主。实际上你可以去国各地的寺庙走一走,很难看到一座庙把玉皇大帝作为主要供奉对象。

我现在居住的小区河对面有一座太皇山,山上有一座庙。那座庙就供奉着玉皇大帝,然而他不是被供奉在大殿里,而是被供奉在山后一个非常偏僻一个小砖楼子里。他的地位甚至不如山神、土地、牛王、马王,老百姓的眼光就是这么势利,正所谓县官不如现管。过去敬神是非常严肃的一件事,每年在家中做主的人会负责对灶君的祭祀,那一整套祝祷的用语代代相传。以村社为单位所举行的敬神活动主要是指正月十三晚上的灯场和正月十四正式的秧歌汇演。除夕、初六、十五这三天要点长明灯,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日子。真正进入过节状态是在腊月二十三开始的,其实在冬至腊八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预热了。如果真正了解传统文化,你就可以合理的进行推测,过去冬至这一天是非常重要的。朝廷会在这一天举行一年当中最隆重的礼仪即郊天大礼,在村里也会相应的举行祭祖仪式。

周朝的时候有这样的惯例,冬至祭祀昊天上帝的时候,日月星辰,陪着一起被祭祀,同时周朝的先王也跟着一起被祭祀。这一惯例被后代的历代王朝因循,所以我曾经很多次说过,三代以来一直都是奉周礼、行秦制。在二哥的丧礼之上,我曾经跟阴阳有过几次交谈,阴阳之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道教,而道教又是在佛教的影响下产生的。关于三界的想象,在佛教传入之前应该就有了。但佛教的传入,让这一设想变得更加的丰富和绚丽。很多佛教的人物在道教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比如观音菩萨就被称作是慈航真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