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雍城位整个秦国的东南部,北依雍山岐山,南邻渭水而建,东西分别是雍水和中劳水,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上城市。高大的城墙上斑驳的痕迹,显示出这座古城的悠久历史。城外则是稀稀疏疏忙碌的秦人,都显示出这座古城虽已不是秦国都城,但依旧有一股蓬勃向上的朝气。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这是在秦人当中不断传唱的一句诗歌,表明了雍城城外道路的艰险,艰险的道路虽一方面制约了雍城的发展,但也是阻挡狨狄等部族的天然屏障。但是随着秦国国君重用左庶长卫鞅推出《垦荒令》以来,雍城四周除了城墙外纵横交错的四条水道以外,在老秦人的辛勤努力下城池四周的道路变得平整,荒芜之地的变成了一顷顷的良田。

每当看到良田当中硕果累累的粮食,老秦人脸上总会洋溢着一抹幸福的笑容。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不是一句空话,面对国难,老秦人不畏生死,死战不退。但是对于这种能让秦人吃饱,秦国强盛的开荒种田,老秦人依然爆发出及其强烈的激情。开荒种粮,国之大计,不容懈怠,这是每位老秦人心里都明白的一个道理。

田垄间几个孩童嬉戏打闹,一旁劳作的几名脸色黝黑的汉子坐在陇间休息,看着追逐打闹的孩子,脸上露出一抹满足的笑容。秦国的变法最先感受到实惠的就是他们这些底层的秦人,随着法令的不断推行,每家每户的粮食变多了,每顿也能吃饱饭,若是赶上收成好的时候,还能有顿肉吃。最让他们开心的就是自己孩子的身体更加强壮了,按照这个速度用不了十年,就能拿起刀枪,披上甲胄,成为一名大秦军士。

根据最新颁布的军队法令,军士在战场上只要杀敌,便是有军功在身,就能惠及家,更有甚者还能获得属于他们的土地,这可是比真金白银还要来的实在。以秦军不畏死战的作战风格,只要能在战场上活下来,加官进爵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他们都是守卫雍城军伍的军士,此时正是农忙时节,他们脱下军装,回到家中劳作。一旦农忙过去,穿上甲胄,他们又成了不畏生死的秦国军士。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对秦国充满了希望。

雍城虽然已经不是秦国的都城,但是都城内部却井井有条,丝毫没有一丝衰败的景象,错落有致的房屋,宽阔的街道,街道上热闹异常,行人走走停停,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给这座城池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在雍城的北部,则是秦国的国府,大约三丈高的青黑色围墙将整个国府围了起来。在早先国君府是没有着一圈围墙的,但在秦国迁都之时,为了不让普通秦人破坏几座大殿,当时的国君下令建造了一圈围墙,以保护那几座宫殿。

整个围墙南北两边短,东西两边长,成一个长方形。从南侧的国府大门进入,地面铺满了青黑色的石板,向前走几十步的距离,又有一道漆黑的城墙,这就是这座国府的萧蔷,有两名身穿黑色盔甲,手持长矛的军士,身体笔直的站在大门的门口。通过萧蔷之后,就看到占地巨大的大郑宫,五座院落错落有致的组合在一起,不仅是历代秦国国君处理政务的地方,也是就寝的住所。而在大政宫后不远的地方,则有三间不是太高的屋舍,在屋舍前,几件孩童的衣服搭在一根绳子上。再往里走几十步的距离,就看到两座宫分别矗立在两座九级台阶之上,东边这一侧的宫殿是秦国的太庙,里面放置着秦国历代国君的灵位。而西边的宫殿则是社稷庙,是秦国祈神祭天的场所。

太阳落山,忙碌一天的秦人开始陆陆续续回家,炊烟开始在这座古城里升起,家家户户的妇人们为忙碌一天的自家男人端上热腾腾的饭菜,倒一杯秦地特有的稠酒,缓解劳作一天的疲乏,笑着说着邻里之间的家长里短,顽皮一天的孩童急不可耐的捧起饭碗,大口地吃着饭菜。雍城,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一天的喧嚣。

此时的国君府与府外家家户户的欢声笑语相比,就显得有些冷清。萧蔷上的门已经关闭,因为已经不是都城,这里只有几个守卫的士兵,而此时,他们也都下岗回家。整个国君府变得异常的安静,还有一丝的冷清。

一个瘦小的身影从大政宫后的三间屋子里走出,伸了伸懒腰,抬头看了看已经漆黑的天空,脸上有些百无聊赖的落寞。转身推开左边屋子的门,从床底下掏出一个小木桶和一个小陶罐,一手拎着小木桶,一手拎着陶罐,走出门朝着后面太庙方向走去。

“不知道那个目盲老人今天还来不来?可别浪费了我的黄羊肉和美酒。”那道瘦小的身影低声呢喃道。这道瘦小的身影大约有五六岁的样子,一身黑色的服饰,不算长的头发被一根绳子系在身后。

小孩名叫秦川,秦是秦国的秦,川是山川的川。

名为秦川的小孩走到太庙前,果然看到一个同样身穿黑色服饰的老人,正拿着一个扫把在太庙前的空地上扫地。

果然来了,秦川心中一喜。便加快了脚步。

老人第一次出现,是在秦川刚刚住进这里的时候,那个时候,他才三岁。刚开始他以为只是个扫地的仆从,但是之后秦川将整个国君府走了好几遍也没有发现老人的影子,而且老人不是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