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风正在呼呼地刮,因为蝗灾,举国动荡。宏伟的大殿内,王莽坐在銮座上,看着满朝的文武,心中烦闷无比,一个月内,国新增起义军多达七十多处,最具威胁的起义军是山东东部的赤眉军,主要首领是樊崇和徐宣,人数已经发展到七万人,远远要比自己的一个常备军还要多,他们的主要特点是将眉毛涂成红色,所以在上个月,王莽曾派官府严查,凡是红色眉毛的,部以赤眉论处,可尽管这样,赤眉军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再就是绿林军,占据了荆州绿林山,与朝廷为敌,主要的首领是王匡,王凤,自己曾多次派兵攻打,可就是打不下来。

还有河北的铜马军,青犊军,尤来军等,都已深深的威胁到自己统治的江山,匈奴还屡屡犯边,董忠和廉丹加起来十多万军队,已经这么久了,还没把匈奴打出去,如果在这么下去,自己这个皇帝可真要下台了。

王莽越想越烦,下面站着的文武百官却一个个像雕塑一般,死死地站在那里。

“关键时刻,一个个都给朕装哑巴,朕养你们何用!”

王莽再一次愤怒的吼着,他站起身,走下銮座,缓缓向台阶下面走去,站在身旁的侍曹也赶紧警惕的跟在王莽身后。

“陛下,为今之计,当召回北方的军队,先平息内乱,匈奴乃蛮荒小族,以利诱之,他们必然退兵。”

王莽顺着声音看去,是丞相孔光,便认可的点点头,觉得他说的到有几分道理。

“陛下,丞相之言断断不可用啊!”

一个焦急的声音把王莽从沉思中惊醒,放眼望去,是京兆尹刘歆,沉思片刻,王莽厉声道:“刘卿说说,为何不可?”

“回禀陛下,我三军已经开往漠北战场,所耗资费,数以万计,死亡劳役,不可胜数,如今若是在兴师动众,无功而返,国人民当心灰意冷,那时,何人还会心意的效忠陛下呢?望陛下三思!”

刘歆说的也有道理,王莽有些举棋不定,在原地来回徘徊,忽然,一名身穿白色锦袍的少年走出,立身朗声道:“岳丈大人所言极是,父皇可要三思啊!”

王莽定睛看去,是三子王临,满意的点点头,笑语众人道:“统义阳王(王临爵封)所言极是,朕意已决,擢更始将军甄丰,卫将军王兴,为左右都督,召集关陇诸军,讨伐诸路叛军。”

班中有二人出列,朗声唱诺,王莽环顾众人,目光落到一个身穿灰黑色锦袍的少年身上,厉声道:“擢新建王王安为督军,统兵一万,前往漠北,督战匈奴,若是在与匈奴耗着,就让他们提头来见朕。”

王安乃是王莽第四子,机警,谨慎,礼贤下士,胸有大志,此时听得王莽旨意,立刻走到大殿中央,躬身施礼:“儿臣遵旨。”

郡首府位于武威郡郡城中心,是武威郡的最高指挥中心,在郡守府门前,数百名士兵昂首挺胸,列队以待。

府衙内,不时传出众人的说笑声,这是郡守刘封带领众人出来了,负责擂鼓的士兵拿起鼓槌,缓缓敲响战鼓“咚??咚??”

“列队!”

一名军官高呼一声,郡首府门前站岗的士兵右手抚胸,行军礼,府外列队的士兵将兵器扬起,等待检阅。

武威郡郡守,名叫刘封,官拜都武侯,是汉宣帝刘询的孙子,父亲是汉宣帝第三子楚孝王刘嚣,哥哥是广戚候刘勋,刘勋生子刘显,刘显的儿子刘婴就是后来被王莽推上太子位的孺子婴,那时刘峰在长安担任虎喷中郎将,掌未央宫北门宿卫。

后因王莽篡权,刘氏衰微,刘封被外调到武威郡担任郡守,心中却一直没有放下光复汉家江山的决心,只因自己手下乏人,兵力太少,一直就这么黔首以待,静观天下时局。

而今日的这场巡视,却是刘封特意安排,目的很明显,就是让徐元看到,武威郡附近到处都是叛军,他刘封已自顾不暇,哪有军粮资助廉丹

片刻后,众人各自走到自己马前,牵过缰绳,蹬上马,刘峰抬手向前一挥,战鼓立刻轰隆的敲响,一名刘峰的亲随高喊:“出发!”

几十名身穿铠甲的亲卫率先向远处奔去,几名将军驾马疾驰,伴随着杂乱的马蹄声,队伍开始向远处行去。

寒冷的秋天,风还在不停的刮着,长长的队伍像一条巨蟒一般,奔城墙方向驶去,五颜六色的旗帜迎风招展,在刘峰身后,整齐的排列着武威郡大大小小的官员,分别有:都尉王宏,郡丞孙豹,长史侯末,功曹使韩愈,五官掾田松,督邮吴孟等等,而在徐元身后,跟随的是两名亲将,宋横和龚悠。

大概半个时辰后,众人下马,缓缓向城墙上行去,刘峰指着墙垛附近站岗的士兵道:“天寒地冻,我这有的士兵还穿着单衣,向朝廷申请过多次补给,可朝廷仿若不闻,迟迟不肯供应。”

叹息一声,刘峰又道:“自新朝开国以来,苛捐杂税与日俱增,饥民无处谋生,纷纷落草,凉州已不再是几年前的凉州了,到处都是叛军匪寇,我这郡守当的压力大啊。”

此时已来到城墙上,数十米高的城墙上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远方,刘峰和徐元走到墙垛旁,看着远处,寒风禀烈,吹的旗帜“嗖嗖”作响,片刻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