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狗能够单独捕食中小型动物,平均五次能够成功一次。但更多情况下野狗会合作猎食,一般是三到八只组成一个团队。这种小型团队大约每十一次便能够成功八次。有些时候,也会出现几十甚至上百只野狗一同捕猎的场面。不过因为食物的限制,这种情形极其罕见。

在临时联盟里,野狗充当攻击的主力。有时候,最终捕捉到猎物会距离出发地点较远(野狗在捕猎时能够以每秒二十米的速度持续奔跑一个小时),所以当攻击主力出发时,野狗群总是会留下若干只充当联络员,这种角色通常由老弱担任。

每次捕猎成功后,野狗并不会当场分食猎物。如果是中小型的猎物,野狗会相互配合着叼着猎物返回到人类那里,将分配的权力交给人类。一般而言,人类分解猎物后会首先将内脏部分作为奖赏给予功臣们。然后,他们还会大致评估一下野狗的饥饿程度,以此为依据再追加一部分肉和骨头给野狗。在这种时候荒原人不会对野狗过于苛刻——虽然苛待功臣并不会造成临时联盟的瓦解,但野狗如果缺乏体力则可能会导致下一次的狩猎失败,最终反而得不偿失。

如果是体积较大的猎物,野狗则会守护在猎物旁边,驱赶秃鹫之类的食腐动物以及其他一些中小体型的食肉动物。遇上意图不轨的大型猛兽,野狗不会牺牲性命保卫胜利果实,但它们会逃到一边愤怒地高声吠叫,以此通知人类援军快点赶来。

当人类赶到现场后,也许会与大型猛兽爆发一场激烈冲突。冲突的爆发与否取决于大型猛兽。一方面要看大型猛兽的饥饿程度,另一方面则要看它们是否有嗷嗷待哺的幼崽。对于是否战斗,人类毫无发言权。即便饿急了的人类有着把大型猛兽变成食物的强烈愿望,但他们也追不上没有战斗意愿的大型猛兽——在这种时候,野狗即便听从人类的命令去追击落荒而逃的猛兽,但十次总有十次是追不上的。

如果不是太饥饿且没有幼崽需要抚养,大型猛兽会通过咆哮、翻嘴唇露出锋利的牙齿来恐吓人类,不过这种威胁几乎不可能成功。然后,它们往往会选择体面地离开。大型猛兽对待人类的态度正如对待群居的中型食肉动物。在它们的心目中,凡是活着的动物都是食物,但不必要的时候,它们并不愿意与有可能伤害自己的生物进行生死搏杀。因为那种极端的冲突一旦爆发,大型猛兽即便不死至少也会负伤,而严重的伤势往往与死亡是同义词。

与大型猛兽发生冲突所造成的伤亡并不是最大的,最危险的情况是猎杀野牛群。

荒原野牛是北美野牛的后代,为了适应西伯利亚的气候而发生进化后,从外表看它们更象是牦牛的近亲。荒原野牛身长满了浓密的长毛,其浓密程度就象是披了一层毛毯似的,能够有效防御钝器的击打。它们的皮极厚且极坚韧,除了反器材狙击步枪外,几乎没有其他枪械能够将之顺利击穿。荒原人最青睐的防具便是以野牛皮制作的皮甲,穿上这种皮甲与野兽搏斗,几乎等于多了一条命。另外,将晾干后的野牛皮当作菜板用,即使是用来砍骨剁肉,用个三五十年也毫无问题。

所以,即便是狮群也不敢轻易招惹荒原野牛。没被饿疯之前,荒原上最凶猛的食肉动物顶多也只敢伺机偷袭一下野牛的幼仔。

荒原人使用的武器很难对荒原野牛造成严重伤害。相反,野牛却能够轻易对人类造成无法挽救的严重伤害。如果说装死还可以在大型猛兽面前获得一线生机,那么与野牛发生冲突却必然只能是你死我活。因为野牛群会狂暴地践踏躺在地上的目标,直到目标成为一摊肉泥。

如果幸运,也就是说在遭遇野牛群之前人们已经捕获到足够的食物,那么人们就不会对野牛群发动攻击。作为临时联盟中的另一个团体,除非是在人类的带领下,否则野狗对野牛群不会有任何攻击欲望。所以,如果人们选择离开,野狗会很高兴地跟在人类身后,而不是不知死活地去挑衅那些庞然大物。

如果气温已经很低,而且之前的狩猎收获甚微,那么人类便别无选择。荒原上动物虽然很多,但遇上并且成功捕获到猎物同样需要运气。为了获得足够多的食物以便令村民能够顺利度过冬天,这时人类就只能向信奉的神灵祈祷,然后勇敢地向野牛群发动袭击。

与野牛群战斗,或者是与大型猛兽战斗,人类总是很难避免伤亡。作为联盟的成员,野狗们在这类情况下也同样会遭受严重的损失。

没在荒原中生活的人很难理解,为什么野狗辛辛苦苦捕捉到猎物后会交给人类分配,并且还会服从人类的意愿不惧伤亡地与猛兽、野牛之类的动物战斗呢?如果是家犬,人们还可以理解。

但既然是野狗,这样做又是为了什么?

s://adf.c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