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影帝之重启九桃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活着》因为背景特殊,讲述的是从内战到十年浩劫这段时间的故事,并且若隐若无的宣扬了“因果报应”、“认命”这种不合时宜的论调,在当时肯定是擦边的。《鬼子来了》是多方因素叠加导致的,“我”交给人民群众一个任务,“我”却从未出现,后来群众惨遭任务反噬,这不是暗戳戳的说坏话是什么!

再加上去年,是第三次恢复正常的邦交关系,所有人都很敏感。

最重要的一点,哪怕《活着》、《鬼子来了》代表者华语电影的最高成就,但翻案是不可能的,这里面涉及都很多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问题。

所以,哪怕是二三十年后,这两部电影仍然是禁片。

但禁片丝毫不会影响它们的伟大。

但张显明的天真还不止于此。

“二、我们希望在目前的电影改革的进程中,电影审查的制度或分级制度能够对社会公开,具体来说影片制作者、媒体等在内的公众可以了解各地审查或分级制度的标准、审查或分级小组的人员信息,我们希望审查或分级评语能够出现在媒体上。”

姜闻眼睛睁圆了看着疯了的张显明,再看看他身边那些表情大变的人,觉得张显明怕是真的走火入魔了。

明朱棣靖难之后,有建文遗臣方孝孺拒不受诏,并上书大骂朱棣无父无君,然后被诛九族。

张显明今天的举动就是学自方孝孺。

张显明拿出的那张纸很有可能只是他本人连夜操刀的,甚至张显明向包括田庄庄贾樟可在内的人做了隐瞒。

“三,我们认为应该以电影分级制度取代电影审查制度,我们认为分级制度的科学性在于首先能保证电影导演的创作自由,同时对电影的受众范围予以分级和限制……”

这回不但丁巍姜闻冯导等人倒吸冷气嘴角抽抽了,就是佟副局以及其他局领导的表情都阴沉下来了,之前讲过话的蒋平一拍桌子,就要大骂,佟副局面无表情的扫他一眼,蒋平忿忿,气的腮帮子都鼓了起来。

张显明绝对是精神不正常了。

电影审查制度早在电影引进华夏之初就有了,当时十里洋场各种混乱,但华夏初代的电影先驱者排除万难将专门制作、放映隐晦作品、宣扬封建糟泊等各种扭曲价值观的电影共同抵制在电影院外,之后历经数十年的改革发展,才形成现在这种有制度的审查。

分级制度却是舶来品,从第六代电影导演的初啼开始,直到今天,越来越多的圈内圈外人都建议引进电影分级制度。

但总局一直置若未闻。

分级制度有利有弊,但不适合目前的华夏内地。

究其原因,是因为市场。

那些喊着引进分级制度的人只是一小部分跟某一部或者某部分类型电影利益相关的人,代表不了全国的电影观众。

目前我们国家的电影市场只有票房,其余其他比如衍生品、服装道具玩具、主题公园等等之类的周边,一概没有。

相比好莱坞那边,票房+周边衍生品+服装道具玩具制品+主题公园的电影市场,小的可怜。

94年,我国电影市场票房达到了二十亿的总票房,可是从94年开始,每况愈下,截止98年,国内电影票房总额才堪堪达到七亿过一点,观影人次才人均0.00026次。

这么小的市场再分级,所有人能想到那种后果。

可那些高喊着米国如何如何的“精英”就是想不到或者假装想不到。

这里面是有国内电影市场混乱,还未形成明确的统计系统导致这些数字一般人接触不到的原因,但更大的可能就是这些人本身的原因。

张显明主张分级制度取代审查制度,就是将每一万个人里看过电影的那2.6个人进行分割,这不是有毛病是什么?

丁巍像看死人一样看着大放厥词的张显明,真想上去给张显明一个大巴掌:“你特么就是华夏电影史上最大的煞笔,是罪人!”

要说后来电影市场大了,票房高达上百亿了,也没有让分级制度取代审查制度,也是有原因的。

一是国内电影市场实际上从2010年才开始呈现盈利增长,之前不但有百分之三十的院线,还有超过百分之六十的电影制作方都一直在赔钱,要是一分级,估计这两个数字都挡不住。

二是增长是井喷式的,从10年的18亿到11年的33亿,再到12年的58亿,增长的速度超过百分百,相比欧美国家的票房增长速度,那一点儿都不正常。

不然10年才堪堪有四位亿元票房俱乐部的导演,等到12、13年的时候,这个数字翻了两倍,再等到16、17年的时候,不好意思,亿元?那才刚上路而已。

这个增长速度不合理,总局也有些捉摸不定,观望了两三年错过时机了。

三是,进入14年之后,不但传统的电影院放映模式开始盈利,互联网媒体、视频平台播放也方兴未艾,越来越成为一种跟电影院放映模式相当的新模式。

这个时候,说实话,你分不分级都没什么用了,影迷观众早就自己分好了,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