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队的家丁头目带领车队离开大道,转到小路,奔着霸州城外十里外的信安镇去了。

四合堡距离信安镇还有五里路程,在宋代这里曾是边镇,四合堡正是一处防御北方辽国的军事坞堡。但随着北宋灭亡后,四合堡也就没了军事价值,所以这里也就慢慢荒废下来。明初驱除鞑虏后,因为人口增加,四合堡这里就成了开荒农民的定居点,经过上百年的发展,这里变成了一处大村子,现在村中有农户上百户,五六百农民居住在这里。

赵和的农庄就在四合堡村外面,占地足有四十多亩,除了二十多栋大小房屋外,整个农庄都被两米多高的土墙包围,农庄周围五千多亩的土地都是赵和的,就连四合堡村的农户,有一半也是赵和的佃户。

赵和的马车来到农庄前,宋献策早已经带着沈麟、曹宝等几个头目站在门口迎接。

宋献策这一年来在霸州这里打理农庄,手下管着二百多个佃户,真是意气风发,看到赵和下了马车,赶紧迎了上去,抱拳笑道:“东家,宋献策恭迎东家来霸州!”

赵和哈哈一笑,看了看农庄的景色,笑道:“这一年来辛苦宋先生了!”

“那里,为东家服务是宋某的责任!那有什么辛苦不辛苦!”

赵和对待宋献策与范文程完是两个态度,称呼宋献策为先生,但在范文程面前却自称老子。所以范文程看到赵和如此礼待宋献策,心中妒忌之火狂烧,在边上不阴不阳的说道:“宋献策你将农庄经营的不错啊,估计主子在不来看看,这里就姓宋了吧?”

宋献策听范文程这么说,一笑说道:“范文程,你一个三姓家奴好像没什么资格说宋某吧?”

如果论起学问,宋献策肯定赶不上范文程,但要玩起口条,范文程是拍马也赶不上宋献策的,毕竟游荡江湖十多年不是白混的。

范文程被宋献策抢白几句,气得脸都白了,正要组织语言反唇相讥,但边上的赵和笑道:“好了,不要说了,你们都是我的得力手下!宋先生,带着我看看这个农庄吧!”

宋献策瞪了范文程一眼不再说话,在前面引路带领赵和走进农庄。这个农庄三分之一的面积都是仓库,放置从当地佃户收上来的地租,河北山东一带普遍种的都是小麦,所以仓库里大部分都是小麦,还有些黄豆黑豆等杂粮。

赵和对这些并不感兴趣,他来这里有重要目的,所以赵和周围看了看后问道:“番薯番麦种的怎么样?”

那些玉米土豆才是赵和感兴趣的重点,他得知南直隶房头地边种的那些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神器后,马上让远在南直隶的齐泰购买种子,然后又雇了一些会种植这些作物的农民,一股脑的运到京师。

可是这些东西运到京师时,赵和正带人在辽东打仗,所以这些东西就放在了京师南城的仓库中。等赵和从辽东回来,第一时间就派宋献策带着种子人手来到四合堡,准备在这里实验种植玉米与土豆。

宋献策听赵和问起,笑道:“东家来的正是时候,这几天在正好是番薯收获的时节,东家请往这边走!”

宋献策挥手让他们继续干活,他伸手从地上捡起一株二尺长的作物,这个作物根部长满了瘤状果实,赵和接过一看,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土豆。不过这土豆最大的也就堪比鸡蛋大小,小的还不如鹌鹑蛋大,远远没有后世土豆长的大。

赵和知道这也是没办法,后世的土豆经过上百年的人工培养,早已经变得与美洲的老祖宗面目非,现在面前这种鸡蛋大小的土豆,估计还是使用了农家肥才能长的这么大。

赵和看了看这株土豆,根部的果实林林总总共有二十多个,赵和用手掂了掂,估计有三四斤重,赵和问道:“宋献策,这东西一亩地能产多少?”

“回东家,这亩番薯还没有收完,但根据一株的产量,估计能有两千多斤的亩产!”

宋献策刚说完,范文程惊道:“什么?宋献策你没算错吗?一亩地两千斤?这样岂不是小麦产量的十倍还多?”

明代小麦产量很低,在河南等温暖产区,亩产大概二百多斤,但在辽东等寒带,亩产只能达到八九十斤。范文程虽然是秀才出身,但因为家中就是种地的,自然对粮食产量熟悉的很。

赵和对土豆的恐怖产量到没什么意外,他皱眉说道:“现在产量还不够,明天扩大规模种植,还有我能在这里居住半年有余,我教你们如何种植番薯,按照我的估计,这东西产量应该能达到三四千斤左右!”

赵和说的已经将后世土豆亩产量减半了,后世一些良种土豆可以达到目前八千斤的恐怖产量,就是清朝末年,在山西河北一带的土豆也有四五千斤的产量,当然那时候土豆经过几百年的人工选种,产量自然要比明代刚引进的时候高。

但就这种三四千斤的产量也让宋献策吓了一跳,他支支吾吾的问道:“东家,这东西真有这么高的产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