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宋末之席卷天下九桃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同知、同进士,完全可以理解为相当于三个字,只不过地位相差一大截,正牌知州除非是懒得管事,否则很少会把权力下放给同知,至于同进士,虽然也是进士,可仕途的**同样也差一大截,当然朝中有人的另当别论。

卢帆这个同知日子过的还算不错,毕竟知州黎舒理政才具有限,因此,这信州城的百姓更倾向于卢帆才是一把手。

现在宁旺毫不客气的把话头引到了卢帆的身上,说白了就是要逼其表态,谁让卢帆刚才所言有些模棱两可呢。

卢帆笑了笑拱手问道:“宁通判,蒙古大军不久就要兵临城下,敢问宁通判,信州能守得住否?”

“卢同知的意思是守不住就不守,或者干脆献城于元狗?”

卢帆怒道:“宁旺!本官也是科举出仕的大宋之臣,也是读了一辈子圣贤书的儒家门人,你这话莫非是想要羞辱本官!”

宁旺不以为然道:“天下大变,乱世经年,大宋这两年间不知道多少读了圣贤书的文臣最终却屈节降了元狗!”

卢帆差点没气晕过去……

“本官不想与你争辩,本官现在是就事论事,问你有几分把握守住信州!”

“半分把握也无,宁某已然做好身殉社稷的准备!”

卢帆哈哈大笑道:“宁通判!死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有多少人会陪你一起去死!”

“八百乡兵身为兵,拿饷银,敌军临城,自当拿起武器殊死一战,即便是死又有何惧!”

“只是八百乡兵吗?”卢帆冷笑道:“蒙古人凶残,但凡攻城掠地,如遇抵抗,破城之后,必然屠城,抵抗越烈,屠杀越狠,宁通判可曾想过蒙军受阻于信州城下,然后迭经恶战破城,这满城百姓会有多少死于元军屠刀之下!”

这话一出,不但是黎舒、宁旺,在座的所有官员尽皆失色!

没人质疑卢帆的话,因为卢帆说的这些都是血淋淋的事实,宋蒙打了几十年,被屠灭的城池不知凡己。

信州城数万百姓,若真因抵抗太烈而被屠,那么黎舒和宁旺等人就算死得其所,到了地下只怕也是难安!

“本官也支持以信州城为凭,誓死抵抗蒙军西进,但需要量力而行,而不是徒逞匹夫之勇!”

宁旺脸色难看的要滴出水,他是正经的科举出身,现在卢帆竟然说他是匹夫之勇,这岂不是说他是武夫!

大宋的文官眼里什么时候有过武夫!

哪怕现在国难当头,正思良将的时候也是一样!

但是宁旺无言以对……

“如今西边军力尚存,也有几股心向大宋的流寇,加起来也有数万兵马,若是能在信州坚守待援,那么一切还有意义,若是内无可战之兵,外无应援之师,以区区信州对抗蒙元数万兵马,信州顷刻之间便要化为齑粉,如此知州大人,通判大人,可会心安!”

宁旺脸色又黑了三分……

“好了,好了。”眼看气氛越来越尴尬,黎舒只得出马打起了圆场,道:“都是一朝为官,有什么好争的,宁通判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值得赞赏,可卢同知的话也深为有理,既然卢同知这么说,本官请问卢同知可有良策能解信州困境?”

卢帆拱手笑道:“本官有三策!”

黎舒眼睛一亮,连忙道:“愿闻其详!”

“下策乃是立即组织信州精壮,发放武器,开启官仓,让城内老弱妇孺尽皆出城,不管是西逃还是走仙霞关南下,总有活命之途,剩下的乡兵和精壮集结起来起码拥兵五千,当可与敌一搏,就算不敌,也能玉石俱焚!”

宁旺冷哼道:“说的轻巧,百姓精壮未经行伍,如何能上得战阵,就算上了城头,只怕蒙军一至,军心不战自溃,反倒连累了八百乡兵!”

卢帆笑道:“集合精壮,凭其自愿,但凡愿意留下者,自是血勇之辈,他们是为自己的家园而战,是为自己的亲人而战,本官相信,他们就算是死也一定会携敌同亡!”

宁旺没说话……

黎舒没表态,径直问道:“那么中策呢?”

“中策就是将信州库藏武备尽数起出,然后招募乡勇再往西退,一路汇合大宋王师,诏安各路匪寇,等到力量足够,寻一城以为屏障,与敌殊死一战!”

黎舒和宁旺沉默,卢帆的中策确实可行,凭借信州一城之地想要和蒙元征讨大军对阵,无异于以卵击石,那么暂退出城,招兵买马,收集流寇,最后汇兵一处,未必没有和蒙军一战的可能。

毕竟此番西进的蒙军不是正儿八经的蒙古铁骑,而是以新降的南军为主,南军本就是大宋的兵,降了异族士气必然不振,一方士气高涨,以逸待劳,一方人困马乏,士气低迷,那么岂有不胜之理!

黎舒很心动,却还是问道:“上策当如何?”

“上策也是一样,起库藏,然后率兵南下勤王!”

“勤王?”

卢帆点了点头道:“蒙元吞并整个江南路是必行之举,若以中策而行,固然有一搏之力,可蒙元即便是败,后续兵力也会源源不断,长此以往甚至用不了多少,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